疫情的全球蔓延叠加原油“黑天鹅”,3月9日,全球市场遭遇黑色星期一,美股惊现熔断,全球股市均暴跌。股市大幅波动的背后是全球性恐慌,本次新冠肺炎疫情已经对全球市场造成不小的影响,油价大跌是否雪上加霜?全球金融危机是否再次来临?从新京报记者采访来看,历史上尚未出现因流行病导致全球经济衰退或金融市场持续暴跌的先例,专家认为本次疫情与此前全球大危机的背景有较大不同,难以引发持续性危机。

  事实上,自疫情发展以来,多个国际机构相继下调全球经济增长预期。1月20日,IMF《世界经济展望》报告预计,2020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为3.3%;一个月后,IMF总裁表示今年的全球经济增长将再下调0.1个百分点至3.2%。

  2月6日,知名咨询机构IHSMarkit发布报告称,如果中国目前的防控措施从3月份开始逐步取消,那么全球一季度实际GDP将减少0.8%,二季度将减少0.5%;2020年全年全球实际GDP减少0.4%。

  3月2日,经合组织(OECD)的报告将2020年全球经济增速预期从疫情暴发前的2.9%下调至2.4%;若新冠疫情持续时间更长,强度更大,可能会令2020年的增长率降至1.5%。

  3月6日,亚洲开发银行发布报告,据其估算,疫情对全球经济带来的损失大约在770亿-3470亿美元之间,占全球GDP的0.1%-0.4%。其中,三分之二的影响落在中国身上。

  这是否意味着新一轮全球金融危机的到来?

  历史上,工业革命以来资本主义世界危机频繁,而影响全球、破坏力最大的全球大危机有两次: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以及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

  刘鹤主编的《两次全球大危机的比较研究》提出,两次大危机的共同之处在于都是在重大技术革命发生之后,重大技术革命引起大繁荣,大繁荣引起大萧条。在危机暴发之前,危机发源地的政府都采取了极其放任自流的经济政策。同时,两次危机都与货币政策相关联,大萧条前,泛滥的信贷政策引起了股市的泡沫和投机狂热;2008年危机前,美联储宽松的货币政策、金融放松监管和次级贷款都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从实质来看,两次危机都是在产业转型之后、缺少新增长点的情况下通过债务扩张和债务转移的办法来扩张消费和投资需求,以试图解决技术驱动力弱化、产业利润下降、生产过剩等长期问题,最终以危机方式被迫收缩。

  可以看到,与这两次全球危机相比,本次疫情带来的经济冲击在前期背景、经济政策、经济结构等方面均不相同。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对新京报记者表示,考察近现代历史,尚未看到因瘟疫大流行导致全球经济衰退或金融市场持续暴跌的先例。当前,牵动全球市场波动的核心因素是疫情新发病例数量。目前海外疫情处于暴发期,但伴随各国政府防控措施升级,疫情走势大体会复制国内模式。这样来看,本次疫情仍属外生性的短期冲击,难以对全球经济及金融市场带来持久性影响。这是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最大区别。

  不过,当前海外疫情仍处于升级阶段,各国也正在采取措施应对,短期内全球金融市场仍将处于剧烈波动阶段,下行风险很大,股市恐慌情绪可能会持续处于高位。

  潘向东表示,从表象上看,目前全球需求出现快速收缩以及全球市场波动加大,与2008年金融危机是相同的。不过,2008年时是金融危机导致财富缩水,预期发生改变,导致随后的经济活动可能出现收缩,随着流动性紧张局面的改变,大家的预期随之改变。这次是因为疫情,大家的经济活动不得不收缩,只有疫情完全解除,大家才会慢慢恢复经济活动。因此,本次与2008年金融危机完全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