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江苏举行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活动——生态文明专场发布会,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苏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取得的成就作出详细介绍。

  江苏生态文明建设“成绩单”显示,经过全省上下共同努力,在经济快速增长、城镇化率持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的情况下,全省生态环境质量加快由局部好转向整体好转迈进。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总工程师施嘉泓介绍,江苏是全国人口密度最大的省份,人多地少是基本省情。多年来,全省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积极探索人口密集、经济密集、资源环境约束大的背景下的人居环境改善路径,以节约型城乡建设贯彻落实生态文明的发展理念。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在全国率先以立法形式推动绿色建筑发展,率先实现了国家园林城市设区市全覆盖,率先普遍推行覆盖城市和农村的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基本消除了各设区市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全省累计获得 “联合国人居奖”城市5个、 “中国人居环境奖”城市15个,创建了9个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同时在城镇化快速推进的背景下保有了13座历史文化名城、31座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数量均位居全国首位,城乡建设为老百姓创造了惬意舒适的生产生活空间。

  在新的发展阶段,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结合江苏实际,提出了美丽宜居城市建设工作思路,围绕人民群众对美丽宜居城市的综合期盼,明确了着力推动实现环境优美、人文醇美、建设精美的“三美与共”,建立健全安居体系、适居服务、乐居家园的“三居递进”,建设健康城市、魅力城市、永续城市的“三城协同”。之后,住房城乡建设部将江苏确定为全国首个美丽宜居城市建设试点省份,省委十三届八次全会将美丽宜居城市建设明确为推进美丽江苏建设的主抓手。去年,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在全省范围内确定了首批17个综合试点城市、37个综合类试点项目和87个专项类试点项目。

  “在工作推进过程中,我们要求各地坚持问题导向,民生优先,紧紧围绕解决群众反映最多的‘城市病’问题,将民生实事落地与美丽宜居城市建设紧密衔接;坚持系统施策,综合推动,既注重条线的推进,更要有块面的综合,不断增强工作的整体性、系统性和协调性;坚持多元参与,共建共治,推动多元主体广泛参与,促进政府与社会协同互补,引导全民参与美丽宜居城市建设,共享建设成果。”施嘉泓指出,经过一段时间的试点推进,各地的工作思路更加清晰,政策和组织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初步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美丽宜居城市建设策略。各地专项类试点项目,更加强调对美丽宜居城市建设的系统带动性,积极探索“美丽宜居城市+”系统实践。比如,镇江海绵城市+、扬州公园城市+、淮安黑臭水体整治+、徐州无废城市建设+、宿迁城市管理信用承诺+。综合类试点项目,强调住区综合整治、街区整体塑造和小城镇建设综合培育,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实现了城市建设项目集成、资源整合和综合效果显现。比如,苏州历史城区保护与有机更新、常州老城厢复兴行动、盐城零散老旧居住区整合打造宜居住区以及多地的美丽住区、街区和小城镇建设实践。

  施嘉泓表示,下一步,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将进一步深入推进美丽宜居城市建设。指导试点城市、试点项目强化系统推动和科学组织,尽快建成让更多人民群众更有获得感的实践项目;将进一步增补美丽宜居城市建设省级试点项目和试点城市,更加全面丰富地彰显各地城市建设亮点和特色;指导各地强化实践动态提升和理论经验总结,持续改进试点工作,为全省乃至全国提供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努力以更多老百姓可观可感的工作成效呈现美丽江苏的现实模样。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曹卢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