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在位于南京江北新区的南钢影剧院,一场别开生面的公开课正在举行。欧洲人文和自然科学院院士、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候与环境治理研究院执行院长姜彤正在为现场的青少年开讲一堂《气候“沸腾”与绿色应对》的公开课。当日,以“‘碳’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共筑绿色梦想,同话低碳未来”为主题的2024江苏省中小学“生态文明第一课”正式启动。

  打造生态文明教育“大课堂”

  “2024年7月23日,全球地表平均温度达到17.15℃,成为有气象观测以来最热的一天!面对气候的‘沸腾’,我们该如何应对?”公开课伊始,姜彤抛出问题,瞬间引起在场的中小学生们的兴趣。同学们纷纷举手,争相分享自己的思考和观察,课堂的气氛渐渐推向高潮。

  “生态文明第一课”是省生态环境厅联合团省委、新华报业传媒集团共同打造的一张生态文明教育的“闪亮名片”。去年,首届“生态文明第一课”活动在南京汤山矿山公园举办。其间,有趣又特别的“实景课堂”网络直播1小时吸引近600万人次收看,活动稿件总传播量达995万余次,总阅读量达6897万余人次,形成了全省联动的良好宣传效果。

  今年“生态文明第一课”系列活动更加丰富多彩。一堂低碳公开课、一次生态训练营、一组环保绿享汇,以新颖独特的教学场景、有益有趣的教学方式和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面向中小学生宣传生态文明理念和绿色低碳实践,展示江苏在逐“绿”而行、“碳”索新路建设方面的努力和成果。

  “我们举办‘生态文明第一课’活动,就是向青少年宣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小手拉大手的方式,营造人人崇尚、事事践行生态文明的良好氛围。”活动现场,省生态环境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尹荣尧介绍。

  构建生态文明教育“共同体”

  建设生态文明既是一个需要付出长期艰苦努力的过程,也是一项需要全民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事业。如何让生态文明教育成为国民教育?江苏先行先试,探索了独特的生态文明教育之路。

  2022年,《江苏省生态文明教育促进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出台,这是全国首部以生态文明教育命名的地方立法。《办法》明确了生态文明教育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提出“将青少年作为生态文明教育的重点对象”。

  除了以法兴教,教育实践作为一种柔性的力量,与《办法》形成了功能互补。近年来,省生态环境厅坚持系统观念,以“生态+”模式做好生态文明教育的顶层设计和部门与区域间的协调统筹,持续推进生态文明教育“共同体”建设。围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结合全省各地生态环境特色,不断丰富生态文明宣传教育的形式和资源。面向学校、社区、企业积极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实践活动,形成覆盖全社会、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宣传教育局面。

  力行生态文明教育“新实践”

  活动当天,来自南京工业大学实验小学和南京市九龙中学的20余名学生在工作人员及老师带领下走进了国家级“绿色工厂”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实地参观了“南钢智慧中心”“中棒厂”,深入“碳”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厂房里整整齐齐,到处都是数字化设备,没有刺鼻的味道,也没有黑黑的浓烟,和我想象的完全不一样。”南京工业大学实验小学学生徐梓皓兴奋地说。

  “从‘钢铁侠’华丽转身为‘绿巨人’,原来钢铁也能成为高科技和环保的典范!”南京市九龙中学学生何妍感叹。

  如何把生态文明教育融入育人全过程,让生态文明观念内化于心、固化于制、外化于行,是答好新时代生态文明发展的必答题。目前江苏已建成20家省级生态文明教育实践基地,涵盖场馆、公园、环保设施、学校、美丽乡村等多种类型。既有涉及环境各要素的综合基地,也有围绕生物多样性保护、湿地保护等主题的专项基地,基本实现省内全覆盖。

  在生态文明教育活动上,江苏也开展了多样化、多元化的创新实践。省生态环境厅联合省委宣传部、团省委、教育厅、文旅厅、水利厅、新华日报等有关部门和单位面向全省中小学生开展“长江大保护、绿色共成长”行动计划、“美丽江苏——江河湖海青蓝行”等科普教育活动,创建“江苏省国际生态学校示范校”,组织“江苏省中小学生水科技发明比赛”、“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江苏省大学生生态环境知识竞赛(辩论赛)等。

  “青少年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未来生力军,也是美丽中国生态文明理念的模范践行者。相信通过日常化、生活化‘新实践’播撒的‘文明之种’,定会在青少年心间生根发芽、茁壮成长,绽放出绚烂的‘生态之花’。”尹荣尧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