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源潮,男,汉族,1950年11月生,江苏涟水人,1968年11月参加工作,1978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央党校研究生学历,法学博士学位。
    2000-2001年任江苏省委副书记
    2001-2002年任江苏省委副书记、南京市委书记
    2002-2003年任江苏省委书记,南京市委书记
    2003-2007年任江苏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2007-2012年 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组织部部长(2012年11月19日,中共中央决定李源潮不再兼任中央组织部部长职务)
    2012-  中央政治局委员。
    2013年3月14日— 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    [详细]

数据标题文字1
数据标题文字1
  • 李源潮谈舆论监督:南京的报纸是很厉害的
  • 面对记者的发问,李源潮面带笑容。“我们的政治体制改革正在稳步推进。”他说,党内决策不光要听取党员的意见,也要听取民主党派的意见,倾听社会各界的声音。政府施政,要自觉接受人大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详细]
  • 李源潮:领导没有价值的活动就不要报道
  • 李源潮要求新闻媒体“大胆些,思想解放些”。“我带一个头,涉及到我本人的事情,你们的报道该轻的轻,该重的重。贯彻中央精神的、提出全省重大方针政策的,要重;外事、文娱、节庆等活动和常规会议,要轻,没有价值的就不要报道。”[详细]
  • 富民优先看江苏——专访江苏省委书记李源潮
  • 李源潮说,“江苏作为东部沿海经济较发达省份之一,贯彻党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必须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融入经济发展的全过程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做到发展经济与造福百姓的统一。”[详细]
  • 江苏省委书记李源潮痛斥少数干部不谋事只谋官
  • “宁愿无作为,也要保‘位子’。宁愿不做事,也要求‘安全’。当官意识十足,为民意识淡薄。”在江苏省领导干部学习会上,省委书记李源潮对少数领导干部“不谋事、只谋官”的问题给予了尖锐批评。[详细]
  • 李源潮感言江苏7年工作 称是一生难忘经历
  • 李源潮同志在江苏工作7年多,主持省委工作近5年。这期间正是江苏发展的关键时期,源潮同志殚精竭虑,辛勤工作,为江苏的改革发展稳定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同江苏的广大干部群众结下了深情厚谊。源潮同志所做的一切,江苏人民是不会忘记的。[详细]
  • 李源潮与南京六合钱仓村延续六年的“除夕之约”
  • 2月6日是农历除夕,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央组织部部长李源潮从北京来到江苏,在新年之际又一次到南京市六合区钱仓村,把一份延续了6年的“除夕之约”送给那些熟悉的农民朋友。[详细]
数据标题文字1

1968-1972年 江苏省大丰县上海农场职工

1972-1974年 上海师范大学数学系学习

1974-1975年 上海市南昌中学教师

1975-1978年 上海市卢湾区业余工业专科学校教师

1978-1982年 复旦大学数学系数学专业学习,系团总支副书记、书记

1982-1983年 复旦大学管理系教师、校团委副书记

1983-1983年 共青团上海市委副书记、书记

1983-1990年 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其间:1988-1991年北京大学经济管理科学中心在职学习,获理学硕士学位)

1990-1993年 中央对外宣传小组一局局长

1993-1996年 中央对外宣传小组副组长、中央对外宣传办公室副主任、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副主任

1991-1995年 中央党校研究生部科学社会主义专业学习,获法学博士学位

1996-2000年 文化部副部长、党组副书记

2000-2001年 江苏省委副书记

2001-2002年 江苏省委副书记、南京市委书记

2002-2003年 江苏省委书记,南京市委书记

2003-2007年 江苏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2007-2012年 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组织部部长

2012- 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组织部部长(至2012年11月)

2013年3月14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

数据标题文字1

“领导干部什么时候形象最好?就是和老百姓在一起的时候。”“谁不能在困难中发展进位,谁再‘看摊子’、‘守位子’,谁就要被‘挪位子’、‘摘帽子’。”

“昆山的小康是一个有水平、有质量、有说服力的全面小康,不但统计数据过硬,而且被老百姓广泛认可!”

“江苏确实是个令江苏人自豪、让外来者羡慕的好地方,江苏的干部确实是充满活力、凝聚力、创造力的好队伍,江苏的人民确实是勤劳智慧、奋发自强、正直善良的好百姓。”

“你们的报道该轻的轻,该重的重。贯彻中央精神的、提出全省重大方针政策的、与老百姓在一起的,要重;外事、文娱、节庆等活动和常规会议,要轻,没有价值的就不要报道。”

“无论经济怎样繁荣发达,如果不能让老百姓饮用干净的水,人民群众就不会认可我们的全面小康模式,江苏全面小康的成果就会被颠覆。”

“江苏是我可爱的家乡,也是我人生的学校。我能于世纪之初在这块土地上为7500万江苏人民服务,这是我的幸福,也是我的幸运。”

数据标题文字1
载入中...
数据标题文字1
数据标题文字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