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三千里,醉美是淮安。一川运河水,为淮安带来数不尽的繁华,也为这座城积攒下了厚重的历史与人文底蕴。里运河文化长廊,正是淮安的精华所在。

  都说里运河文化长廊最美的是夜景,你可以乘坐画舫龙船一览淮安的运河文化。不过,除了绚烂的夜色,运河本身承载的民族记忆以及河岸边生生不息的烟火人家,也足够动人。

里运河文化长廊

起(清江浦)-承(漕运城)-转(山阳湖)-合(河下镇)

诗情画意清江浦

日间独爱烟火气

  公元1415年,明永乐十三年,陈瑄沿北宋沙河故道开凿了一条运河线上不平常的河道,这就是名闻遐迩的清江浦。清江浦的开埠,对于运河全线漕运的畅通、明清时期淮安在全国中心城市地位的奠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并由此成就了淮安“运河之都”的称号。

  清江浦人一天的故事,从清晨开始。而清江浦的清晨,从热热闹闹的码头开始。

  “两岸漕舟经国计,一帆烟水渡淮风。”漕运事业,为淮安带来了长达几百年的繁华。而所有远道而来的漕船,都云集在码头下。青冈石垒成的河岸,承载着厚重幽深的历史人文记忆。

  清江大闸,北侧有“石码头”,又称“御码头”。此去向东三四里,又有“臧家码头”,实为“御码头”,因水流平缓,适宜停泊靠岸,是“南船北马”的“南船”之所在。运河至此,航船逆水而上,抬头便可见清江大闸。

  旧时,在清江浦舍舟登陆的食盐、丝绸等商船,就泊于花街河堤下。据说长篇弹词《笔生花》的作者邱心如,就是从花街走出去的。

  杨溢在他的《淮安花街》一文中写道:“无论早晚,饮食摊点星罗棋布,花街的小吃早在乾隆年间品种就达百余种,虽历经百年沧桑,小吃品种仍斗艳争奇:文楼汤包、菜蒸包、油煎包、牛肉馄饨、肉丝面、黄桥烧饼、牛舌烧饼、油端子、浦楼茶馓、麻花、绿豆圆、薄脆、糖粥、蒸糕、糯米甜藕……让你眼看不过来、嘴吃不过来。”

  而今沿着里运河清江浦码头,从花街漫步行走前往文庙,一路上亦是热闹非凡。你可以在这儿待上一个惬意的上午,吃一碗热乎乎的淮安豆腐脑,逛逛文庙沿街各式各样的杂货店,在花鸟市场的热闹声中感受老街的温暖,在熙熙攘攘的人群里,旧时的花街影像似就在眼前。

河下镇上忆乡愁

淮扬味里拾明珠

  河下古镇的繁华,亦依托于大运河。

  河下古镇位于淮安古城西北隅,其地形独特,北据运河天险,西扼水运要津,是商旅必经之地,现属于周恩来故居景区。

  商业的繁荣促进了河下文化的昌盛,漕运文化、科举文化、养生文化、美食文化交相辉映,名闻遐迩的淮扬菜系、山阳医派皆发轫于此。古镇底蕴之深厚,成就之辉煌,令人叹为观止。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河下古镇每寸土地,都渗透着文化的基因,使得河下文化个性极为鲜明。

  来河下,不容错过的除了人文景观,便是地道的淮安美食。

  行走在千年古镇的石板路上,尝一尝上过央视的刚出锅的淮安茶馓,最地道的钦工肉圆,静待华灯初上的老街,品尝最新鲜的文楼蟹黄汤包,试一试河下人家自家手工酿制的酱油,听着沿街的叫卖声,沉醉在小镇静谧的时光里……

桨声灯影游运河

夜坐游船乐赏灯

  里运河文化长廊,夜游时最有韵味和特色。

  正所谓“船在水中走,人在画中游。”从游船码头出发,沿着水路徐徐向前,慵懒的夏夜,桨声灯影入人心间。画舫推开平静的水波,遇见越秀桥便调转龙头,随后可观中洲岛全景,直面清江浦楼,从一座座或古或今的桥梁下穿行而过,清江大闸、石码头桥、大运河文化广场等美景串联成线,迎面而来。

夜游里运河你需要知道的

  船票(市区游):50元/人

  路线:游船码头→中洲岛→清江浦楼→越秀桥→清江大闸→南船北马石碑→石码头桥→大运河文化广场→常盈桥→水门桥→长征桥→游船码头,往返约40分钟

  咨询电话:0517-83955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