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壶茶,
三五好友,
围坐一起,
品茶论道不亦乐乎。

  茶文化源远流长,成为古人诗词歌赋的必备选题。很多故事,也就是从一壶茶开始的。

  时光虽翩翩流逝,但饮茶人、好壶人却一直都有,从原来的文人雅士之间慢慢流传到大众面前。

  苏心游最喜欢的时候莫过于午后,坐在茶桌前,选一款能代表今天心情的茶叶,放入紫砂壶中,热水最好注满,然后盖上壶盖,看溢出的水浸润整个壶身,壶盖与壶身接触时发出类似于金属的碰撞声,清脆悦耳,像是茶叶在水中舒展的伴奏曲。

  蜀山古南街

  紫砂文化的发祥地

  蠡河悠悠水长流,蜀山默默街老旧。在无锡宜兴丁蜀,有一条街家喻户晓,它系着太多人的紫砂梦,是所有紫砂人和紫砂爱好者绕不开的一条街,那便是蜀山古南街。

  蜀山古南街位于蜀山西麓,东面连接着东坡书院,北通蜀山大桥。蜀山古南街长约一公里,地面均以石板铺砌,木质棱格雕花窗随处可见,明清韵味扑面而来。

  一抔土,一条街,一群人,滋养了这一方土地。多年以来,这条寂静的石板路,承载了紫砂人的酸甜苦辣,见证了紫砂人的青春年华。

  这里是宜兴紫砂的发祥地,是紫砂艺术大师的“摇篮”,也是明清以来宜兴紫砂陶制作、生产、贸易的集散地。

  曾经,这里商贾云集,过半住户从事紫砂生产和经营,烧制成的紫砂器从蠡河码头启程,进入太湖后被运往全国各地。明代记载中就用“商贾贸易缠市,山村宛然都会”的字句来形容这里,足以证明它的繁华。

  如今,这里繁华散去,沉淀下来的紫砂文化,不经意间成为这老街独特的气质。

  古南街经营着的生意仍然是和紫砂相关的,现代化的商铺标识为古老的蜀山南街增添了一份现代的气息。门缝里透着昏黄的灯光,复古而时尚。从这里到那边,街上的每一户人家都有一段故事……

  漫步老街,各种紫砂界的名人故居、旧居随处可见,一块块门牌仿佛在向人们诉说着那些不同寻常的紫砂故事。

  屋里,几位做壶人在明媚的阳光下,悠悠地理着手里已经成型的紫砂壶。屋外,石板路、木板门、格子窗、带二维码的小广告……一连串历史与现实、传统与现代在这里交融。

  屋里屋外的陈设在变,泥凳前的做壶人在变,但紫砂壶的制作技艺却一代代、一辈辈地传承了下来。

  宜兴紫砂壶

  接下来,就一起去了解一下紫砂壶的魅力吧!

  紫砂壶,始于明代正德年间,尤以无锡宜兴紫砂壶最为出名。

  爱喝茶的人,手上不能没有一把紫砂壶。正可谓茶器是茶的居室,不论是茶叶静卧于茶罐,还是泡化于紫砂壶,茶器如华衣装点美人,可以焕发茶的魅力。

  《游惠山》其三
——苏轼
敲火发山泉,烹茶避林樾。

明窗倾紫盏,色味两奇绝。

吾生眠食耳,一饱万想灭。

颇笑玉川子,饥弄三百月。

岂如山中人,睡起山花发。

一瓯谁与共,门外无来辙。

  就连宋代大文豪苏轼也曾四入阳羡(今宜兴),据传晚年弃官后,他隐居于宜兴蜀山,只因他挚爱的紫砂壶。

  世人之所以推崇紫砂壶,是因为它在泡茶时具有以下特点:

  1。紫砂陶是从砂锤炼出来的陶:既不夺茶香气又无熟汤气,故用以泡茶色香味皆蕴。

  2。砂质茶壶能吸收茶汁:使用一段时日能增积“茶锈”,所以空壶里注入沸水也有茶香。

  3。紫砂壶的特殊材质使得壶透气性能好,泡茶不失原味,具有夏天越宿不馊的特点。

  4。便于洗涤:日久不用,难免异味,可用开水泡烫两三遍,然后倒去冷水,再泡茶原味不变。

  5。冷热急变适应性强:寒冬腊月,注入沸水,不因温度急变而胀裂;而且砂质传热缓慢,无论提抚握拿均不烫手。

  6。紫砂陶质耐烧:冬天置于温火烧茶,壶也不易爆裂。当年苏东坡用紫砂陶提梁壶烹茶,有“松风竹炉,提壶相呼”的诗句,也决非偶然。

  这就是古今中外讲究饮茶的人,特别喜爱用紫砂壶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