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江苏_新浪网

您可以选择: 返回上一页返回首页

新浪江苏_新浪网

您可以选择: 返回上一页返回首页

新浪江苏_新浪网

您可以选择: 返回上一页返回首页

泰州>民生>正文

医养融合助推养老服务“升级”

A-A+2015年1月20日11:18泰州新闻网评论

  农工党泰州市委员会在政协四届四次会议上提交了一份集体提案,对提升我市养老服务水平,推动医养融合提出建议。提案对我市养老服务的现状作了分析,对未来的发展提出了四条建议。

  医疗服务介入不足 养老服务“缺胳膊断腿” 

  农工党泰州市委副调研员、秘书长黄红华说,近年来,我市积极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在政策推动、项目建设和优化服务等方面均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面对老年群体的健康需求和养老服务的更高要求,我市养老服务供需矛盾依然十分突出。这些矛盾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首先是医疗服务介入不足。”黄红华说,老年人身体机能普遍较差,病残折磨是他们养老的一大障碍。而目前,我市主城区6家较有规模的养老院,仅2家有简单的医疗介入,其余养老机构(包括所有乡镇敬老院)均没有自有医疗资源,普遍存在着医、养分离状况。 

  第二个方面的矛盾是养老服务品质不高。尽管我市养老服务体系虽已基本形成,但服务单一,主要局限在传统的家庭照料、家政服务等方面。养老机构整体规模小、总量偏少,兼容生活养老与健康养老为一体的养护机构严重匮乏。 

  第三,即使是有医疗介入的养老机构,又面临着医养融合缺乏政策配套的问题。比如现有养老机构无法解决老年慢性病的医药费报销问题,康复治疗、老年护理及特护床铺等费用未能纳入医保范畴。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准入门槛较高,医养融合尚有政策瓶颈。 

  第四个方面矛盾是医养服务专业化水平亟待提升。从事养老服务的人员,普遍年龄较大、文化水平偏低,缺乏管理和服务技能,尤其是缺乏医养护理专业技术、心理咨询、临终关怀等专业化服务能力。与此同时,养老服务人员职业认可度低,工资待遇少,也直接影响了服务质量和水平的提升。

  养老事业如何“升级” 医养融合是种新模式 

  黄红华说,这份集体提案认为,养老不仅是社会问题,也是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大力发展养老服务业,推进医养融合新模式,实现更高水平的老有所养、老有优养目标,应该成为我市养老事业发展新追求。为此,他们提出了四点建议:   

  首先,要做好我市医养融合发展整体规划。医养融合是一种集医疗、护理、康复和养老为一体的养老新模式,它突破了传统的医、养分离状态,将生活照料、身体康复和临终关怀紧密结合。建议将医养融合发展养老事业纳入社会事业发展目标,列入年度为民办实事项目,明确由市发改委牵头,民政、卫生、人社、财政、规划等部门参与,研究制定我市医养融合发展整体规划,出台有关具体实施意见,推动医疗与养老资源的有机融合。   

  第二是科学合理布局,建立多层次医养融合服务模式。可以采取合作运行模式,促进医疗单位与养老机构有效融合。对自身不具备医疗条件的养老机构,可采取与周边二、三级医疗机构签订合作协议的方式,建立对口服务和双向转诊机制。 

  也可以采用签约服务模式,依托现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推行居家养老全科医师签约服务,每个月定期到老人家中访视,为涉及面最广的居家老人提供医疗护理、紧急救援等服务。   

  还可以采用提升工程模式,鼓励有条件的养老机构在院内设置标准化卫生室、医务室,增添护理型床位,改进医疗护理康复设施,提升医养融合服务水平。当然采用市场运作模式也是不错的选择。鼓励民营机构根据市场需求,兴办环境优美、设施齐全的高、中档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形成投入主体多元化、服务方式多样化、服务功能多层次的医养融合社会发展模式。   

  政府要提供政策引导,完善医养融合发展保障机制,这是建议的第三个方面。要探索医疗保险与健康养老的融合方式,合理界定医保补贴报销范围,做好养老服务医疗保险定点扩面工作。对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的,以及符合医疗保险政策的养护、康复型养老机构,要优先纳入城乡医保定点范围;积极将老年康复医疗服务项目、社区居家老人医疗服务纳入医保支付范围;逐步将特定老年护理和床铺费用等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在现有基础上,建议进一步增加政府购买医养服务的项目,扩大购买民办养老护理服务的比例。 

  第四还要加强人才建设,提升医养融合专业化服务水平。

保存|打印|关闭

新浪江苏_新浪网

您可以选择: 返回上一页返回首页

分享到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