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江苏_新浪网

您可以选择: 返回上一页返回首页

新浪江苏_新浪网

您可以选择: 返回上一页返回首页

新浪江苏_新浪网

您可以选择: 返回上一页返回首页

泰州>要闻>正文

触“电”后的喜与忧

A-A+2014年9月4日10:46中国江苏网评论

  近日,以“无忧开店、网店美工”等为主要内容的第三期免费电子商务培训在歌德电子商务生态园举行。

位于泰州文创园内的淘宝特色中国店。

  每隔两周举办的培训班每期都座无虚席。“50个培训名额一发布很快就一抢而光。很多人不得不提前安排到下几期。”歌德电子商务培训主管冯啸说。

  线下网店培训热情似火,线上开店同样火爆。今年5月27日在淘宝网上线的 “特色中国·泰州馆”,已成功开设120多家网店,涉及56类近千种泰州知名农副产品,日均点击量达到2000多人次。

电子商务培训现场。

  触“电”正逐渐成为我市农产品拓展销售渠道的常态。纵观这一新型销售模式,取得的成绩不小,但面临的难题也不少。

  “现在电脑、手机普及,手指动动就能迅速达成交易,开个网店也是年轻人创业的好选择。”参加第三期电子商务培训的张甜甜,近日在淘宝网上开了一家专门销售泰州土特农产品的网店。

  “传统的商品经济时代,产品销售主要靠门店坐销、销售员上门送销、口口相传递销。这些销售方式,无一例外地都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且耗费时间长,产品动销慢。”市供销社有关负责人说,我市农业资源丰富,传统的销售模式难以实现“买卖全国乃至全球”的目标,必然要搭上互联网这列“快车” 。

  事实上,农产品网络销售,泰州起步较晚。浙江、上海等周边地区农产品网上销售如火如荼时,我市不少果农、菜农还在提篮叫卖。据淘宝网的一份统计,目前我市在网上注册销售各类产品的网店仅有3000多家,从事农产品销售的更是少之又少。

  2011年,拥有最丰富农产品资源的兴化市开始进军网络销售,成立了泰州市新合作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短平快”的网络销售模式,让兴化上千件农副产品快速发往全国各地,日均销售超过30万元。去年,新合作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实现了2亿元的销售收入。

  一时间,个人注册成立“卖菜网”、传统农副产品加工企业专攻网络营销……农副产品网上销售在我市风生水起。

  “在淘宝网数以千万的商铺中,仅靠个人或个别企业‘吆喝’泰州农产品是不够的,必须抱团发展,打出泰州品牌,才能真正实现泰州农副产品的成功网络销售。”市供销社直属企业泰供润德电子商务公司总经理李嵩说。

  去年,泰供润德电子商务公司投入960万元,率先在全省成立了“特色中国·泰州馆”,将蟹黄汤包、泰州三麻、泰州干丝、黄桥烧饼、溱湖八鲜、靖江肉脯……数个泰州名牌打包推销,“双十二”当日即实现销量20多万份,销售额近1800万元。

  触“电”催生农产品“期货交易”

  再过一个多月,就将进入螃蟹的销售季节了。今年,溱湖八鲜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王吉平把簖蟹销售额定格在4000万元左右,比去年翻了一番。

  王吉平的底气来自与泰供润德电子商务公司签订的一份网络销售合同。泰供润德电子商务承诺帮其运用电子商务平台扩大簖蟹知名度,实现线上销售2000万元。

  对这份承诺,李嵩信心十足。他告诉记者,农产品利用互联网销售平台,最大的好处就是农产品加工企业可以根据市场动向和消费者的需要,及时发布最新产品信息,让客户订购,以收取定金的方式,决定供货时间,实现农产品网上的“期货交易”。

  进入8月,泰供润德电子将在“特色中国·泰州馆”内对溱湖簖蟹实行预销售,推出一批预购券“抢鲜购”。“这种新模式可以很好地解决余量库存难消化、多流量环节带来的高损耗、长时间存放产生高额冷储费等诸多传统线上或线下渠道难以解决的问题,确保了农产品尤其是生鲜产品的品质和价格优势。”李嵩说。

  众所周知,农产品生产中很大一部分是鲜活产品,销售时效性强。互联网销售平台的最大好处,就是即时性。当一批产品开始生产时,就可以找到客户。一旦产品上市,客户就能够闻声上门采购。作为农产品生产企业避免了盲目生产,客户也不用煞费苦心四处奔波,坐在家中就可以获得所需要的货源。

  因网络销售与生产信息对称,泰供润德电子还帮泰兴银杏找到开发生产渠道,企业计划与江南大学合作开发适销对路的银杏酥、脱水油炸银杏等产品。

  靖江种植西瓜的孙明贤就是从互联网销售尝到甜头的农户之一。“一开始我们种植的西瓜只是面向斜桥销售,自从发布了网络信息,每天都能接到五六个外地订购电话。”孙明贤兴奋地告诉记者,现在平均每天可卖出50至60箱西瓜,销售量翻了一番还多。

  农产品触“电”难绕的门槛

  烈日酷暑,来自姜堰溱潼的周雨勤在老街举办的蟠桃会上卖力地兜售自己的水蜜桃。截至7月24日,周雨勤种的70亩蟠桃已经卖出了七八成,但这并不足以让老周兴奋。

  “天太热了,我们卖桃子的辛苦,来买桃子的也不积极。”这些天,老周一直在琢磨着开家网店,可又担心桃子这种难储存、易破损的“鲜货”经不起折腾而举棋未定。

  “一骑红尘妃子笑”,这句诗恰恰真实反映了生鲜农产品销售的困惑。个性化需求促生的个性化包装设计和不耐挤压的现实,易腐烂带来的高损耗等等,都成为“鲜活”农产品对接现代流通方式的客观难题。

  李嵩告诉记者,生鲜食品的季节性很明显,这决定了其集中上市的特点。如何在短暂的时间卖掉大量的农产品,不是个小问题。一些农业生产基地和电商共同推出预售订单农业模式,可以延长生鲜农产品销售时间,同时采取搞专场活动方式扩大流量促销。但是,保鲜技术瓶颈带来的高损耗和冷链运输成本高成为生鲜电商的一大痛,有时只好望而却步。

  此外,纵观我市现已加入电子网络销售平台的30多家农业合作社及农产品基地,都存在种植布局分散、规模偏小,品牌不响等问题,难以在网络平台形成长期稳定化的供应,这是我市农产品闯大市场必须面对的又一现实问题。

  “应该说,泰州农产品网销才刚刚起步,要想在网络销售平台占有一席之地,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李嵩说。

保存|打印|关闭

新浪江苏_新浪网

您可以选择: 返回上一页返回首页

分享到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