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长梅雨季终于结束。

  梅姑娘挥一挥衣袖,留下连绵雨水。

  网络上有个段子,说2020就是不停地见证历史了。想想也是,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可以说百年一遇,学生们的寒假堪称史上最长,高考、中考也首次延迟,这个夏天的东京奥运会也无限期搁置……而近一个多月来,长江流域、淮河地区的大水也汹涌澎湃历史罕见。

  地处长江、淮河下游的江苏,地势低洼、河湖众多,江苏百姓自古就饱受水患之苦。疫情防控不放松和经济社会发展要发力的双重任务之下,他们在风雨中还好么?

  疫情防控,仍然是头等大事。

  从7月20日零时起,北京市突发公共卫生应急响应下调至三级。北京的疫情,应该是成功控制住了。

  但这病毒狡猾顽固到让人无语。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最近发布的通报来看,眼下,继新疆连续多日出现本土确诊病例后,辽宁也似有反弹苗头。还能说什么呢?!疫情防控,哪怕过去做得再好,现在也得小心翼翼,防控之弦一刻都不能放松。

  其实江苏一直都很小心,即便是在防汛形势异常紧张之时,也丝毫没有放松疫情防控。笔者通过媒体报道注意到,从省委书记娄勤俭、省长吴政隆等决策层领导,到各地各部门负责人,一直都把疫情防控作为头等大事。

  譬如,娄勤俭、吴政隆最近多次调研,都反复叮嘱各方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来不得半点松懈。在6月底举行的江苏省七一表彰暨优秀共产党员抗疫事迹报告会上,娄勤俭提醒全省上下,要清醒认识到抗疫斗争的复杂性长期性艰巨性,继续坚持“可知可控、精准防控”的工作策略,不放过任何一个漏洞、不留下任何一个隐患,决不能让来之不易的大好局面发生逆转。在省委财经委第五次会议上,他强调要始终把常态化疫情防控作为第一位的工作。

  实际上,江苏各地各部门也都是坚持这样做的。从对重点地区来苏人员的严格检测管理,到医疗机构的预诊分诊、发热门诊管理,再到公共场所的体温检测和苏康码查验,乃至每个居民小区的严格规范管理,由“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构筑的防控网一直都紧绷着。来自江苏卫健委的最新通报显示:7月27日0-24时,江苏无新增确诊病例。截至7月27日24时,全省累计报告确诊病例655例(其中境外输入24例),除1例境外输入确诊病例在定点医院隔离治疗外,其余均已出院。

  笔者梳理了下江苏战疫的时间图谱,觉得可以用“三个月”来简单概况:用一个月时间实现本地确诊病例“零新增”,再用近一个月时间实现本地确诊病例“清零”,第三个月基本实现生产生活秩序的全面正常化。说老实话,能做到这“三个月”已是相当不易,而“三个月”之后要一直保持则难度更大,其背后往往是无数人的辛苦付出。

  举个例子。南京禄口国际机场的一位朋友告诉笔者,根据省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涉外联防联控指挥部机制要求,结合南京市涉外疫情防控能力,南京禄口机场国际航班正在陆续恢复,目前国际航班入境旅客日均400人左右。这意味着什么?每个旅客都要进行严格的核酸检测,都要集中隔离14天……这得需要多大的工作量!

  再譬如前不久顺利结束的高考。为了确保疫情防控之下学子们完成好人生最重要的一场公平选拔赛,江苏全省各考点均增设一名防疫副主考,设立临时医务室和临时隔离检查室,配备医生、护士、疾控人员,全省共安排1076名卫生健康(疾控)专业人员进驻,并准备了1034个备用隔离考场。

  能举出的例子还有很多。说实话,疫情防控真的就是一场战场,战事的纷繁复杂也超乎人们的想象。

  如果说,办好自己的事情,是必须扛起的责任,那么,在守好“责任田”的同时,江苏还尽锐出战驰援武汉、驰援黄石、驰援湖北,全力以赴支持北京、支持上海、支持黑龙江,则尽显一个东部沿海大省的担当。

  就在前几天,在北京丰台区战斗了整整22天的江苏省援京疾控队,圆满完成任务后终于平安返回。据说,来自省疾控中心的这10名队员,均参加过汶川抗震救灾、禽流感、援鄂疫情防控等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此番赴京作战,他们在错综复杂的线索中抽丝剥茧,查找确定传染源,摸排密切接触者,受到了国家卫健委和北京市领导的高度赞扬。

  国有召,江苏儿女真的是一直冲锋在前。几天前,根据国家需要,江苏又派出了21人的检验医疗队,紧急飞往新疆乌鲁木齐,支援新疆新冠肺炎筛查核酸检测工作。最近,受国家卫健委指派,全国著名重症医学专家、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邱海波教授,苏北人民医院副院长、重症医学科主任郑瑞强,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常委兼秘书长、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杨毅教授,先后出征飞抵新疆。

  有必要再交待下:邱海波教授已先后转战鄂黑吉,鏖战了139天;郑瑞强是国家卫健委最早派往武汉支援的4名医疗专家之一,在武汉支援时间长达95天;而杨毅教授在完成省内新冠肺炎重症患者救治任务后,也先后转战了黑龙江和吉林。

  这边刚凯旋,那边又出征。或许,这就是白衣战士的伟大吧。

  2 问君能有几多愁?一江大水快快流!

  今年入汛以来,江苏的水究竟有多大?简单举例,7月21日,长江南京下关潮水位站水位达10.39米,再创历史新高。要知道,南京下关潮水位站历史水位最高值为1954年的10.22米、第二位是1998年的10.14米。而那两次,都是让人不堪回首的大洪水记忆。

  但令人啼笑皆非的是,一些南京市民得知这个消息后,特意来到下关滨江,拍照纪念。一边是防洪墙外的高水位浪花拍墙,一边是市民拍照发微信朋友圈。这让人怎么说呢?笔者虽不提倡这个做法,但也欣慰于大家的镇定从容。毕竟,江苏水虽大,但到目前为止,都还是“有惊无险”或者说“有惊少险”,险情并不大,灾情则似乎更小。

  江苏为什么能防得住这么大的水?有一种观点认为,这得益于江苏坚实的水利工程基础。此话也确实不假。自上世纪90年代特别是1998年抗洪以来,江苏就把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摆在了重要位置,这些基础工程中就有堪称“铜墙铁壁”的南京长江防洪墙。而近年来,全省更是舍得花钱,加大了力度。笔者从江苏水利部门获悉,目前江苏已基本建成防洪挡潮、除涝、调水、灌溉、降渍的水利工程体系,已形成水利工程固定资产2000多亿元。其中,淮河水系洪泽湖及下游保护区总体达到100年一遇防洪标准,大部分设区市中心城区的防洪体系基本形成。

  但有专家坦言,要防住大洪水,仅靠水利工程还是不够的,必须有针对水情、雨情、险情的强有力防御措施。

  俗话说,水火无情。笔者想,“无情”二字,一方面说明它们往往会给我们造成大的伤害,另一方面则是暗示其难以把控。实际上,但凡有些阅历的人都知道,要想防住汹涌而至的大洪水,必须运筹帷幄,早打算、早准备、早动手,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时无备。

  笔者注意到,应对今年的超级洪水,江苏还真是早早就做足了功课。没记错的话,早在4月初,娄勤俭就主持召开省委常委会会议,研究部署防汛抗旱工作。“江苏因水而生、因水而兴、因水而美,江苏干部必须熟悉水情,做好水文章,化水害为水利。”“宁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万一。”娄勤俭的这番话,给人印象特别深刻。

  事实也证明是这样,江苏的干部都非常重视治水,在今年抗击洪水中,他们都是冲在最前列。

  不妨看看媒体近期的公开报道:娄勤俭6月11日到无锡检查调研太湖治理工作,7月9日到省防指检查防汛抗灾情况,7月18日深入长江防汛一线检查指导工作并看望慰问奋战在一线的防汛人员。

  吴政隆7月1日前往扬州检查指导防汛工作,7月17日到苏州、无锡太湖流域检查指导防汛抗洪工作,7月18日到南京市水阳江、石臼湖地区看望慰问防汛人员,7月24日到淮安盱眙检查淮河江苏段防汛工作。

  江苏省委副书记任振鹤6月30日到省水利厅调研指导防汛抗灾工作,7月7日到南京巡河并调研防汛情况,7月19日到镇江扬州检查指导防汛抗灾工作。

  江苏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樊金龙6月11日赴淮安调研指导防汛抗旱,7月6日到无锡、常州调研防汛工作情况,7月15日到镇江丹徒区和宜兴市检查指导防汛抗灾工作。

  …………

  省委、省政府领导同志身先士卒,多次带头深入一线抓落实。广大党员干部、消防指战员、抢险队员、社区工作者、广大志愿者等等,也都行动起来了。听说,仅7月16日这一天,江苏全省在长江干堤、秦淮河、水阳江、环太湖大堤、望虞河、太浦河等沿线就投入约6.5万人。

  在最近的媒体报道中,无论是传统的报纸、电视、广播,还是微博、微信、各新闻客户端,防汛抗灾前线的一个个故事,总是让人莫名感动。

  如苏州一中应届毕业生张宁,高考刚结束就报名做了防汛志愿者,连续搬几十袋沙袋都不嫌累。社区防汛人员说,“没想到零零后的孩子干活这么卖力!” 又如,太湖大堤周铁镇洋溪村段出现险情,武警第二机动总队某支队战士们腰系绳子来战斗,每根绳子系着3名战士,其中两人负责将碎石袋填入湖中,一人双手紧握绳子保障战友安全。再如,在南京八卦洲备战执勤点,南京消防救援支队的指战员从14日接到任务就24小时不间断围堤巡查,前3天很多人一共只休息了五六个小时……

  这样的故事,总让人忍不住想起战疫最艰难时刻的那些人和事。

  与疫情战斗,我们必须要打赢。与洪水战斗,我们同样没有退路。

  3 关于长江,其实江苏人还有很多话题。

  他们会跟你聊“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究竟是一种什么的生活体验。会告诉你,跃现江面的江豚,过去都叫“江猪子”,自古就是长江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员。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江苏人比谁都更明白这句话的重大意义。

  保护长江,不仅要保护岸线资源,还要保护大江里的生命。前不久,娄勤俭率省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专门到南通检查长江大保护和长江禁捕工作,并就人大代表相关重点建议办理情况进行督办。

  长江“十年禁渔”,确实是为全局计、为子孙谋的重大决策。据笔者所知,江苏不少地方的老百姓,过去都以食江鲜为生活中的一大享受,但大家都打心眼里拥护这一重要决策。努力从自身做起,不买卖、不食用长江野生水产品,正成为很多百姓的自我道德约束。

  实际上,江苏各地各部门也都在加大力度,提升执法能力,努力斩断非法捕捞、运输、销售的地下产业链。娄勤俭、吴政隆就多次召集有关部门研究长江禁捕禁渔工作,强调长江流域禁捕退捕是重要生态工程和民生工程,要压紧压实责任、注重协调联动,沿江各地要担负起主体责任,细化工作方案和政策措施,按期保质完成目标任务,全省上下共同努力,为长江大保护作出应有贡献。

  笔者注意到,娄勤俭率队检查的南通市,去年年底前170艘渔船就已全部退出捕捞,294名退捕渔民已全部安置到位。尽管如此,检查组还是很仔细地沿江察看长江大保护和禁捕情况。娄勤俭叮嘱当地负责人,一定要系统考虑昔日渔民退渔后的社会保障问题,切实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笔者很赞同娄勤俭在这次检查中强调的这句话:“长江大保护、长江禁捕、禁食野生动物和安全生产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归根到底都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不深入不到位的问题、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没有始终树牢的问题、工作不够系统作风不够扎实的问题。”

  的确是这样。倘若,各地各部门的领导干部们在面对一些涉及改革进程或民生保障的棘手问题时,都能从这几个方面多想想、深挖挖,很多难题或许都会迎刃而解,豁然开朗。

  保护长江需要如此,发展沿海同样应如此。

  据笔者所知,江苏拥有954公里海岸线,而江苏省境内长江主江岸线803公里。海岸线长于主江岸线,仅从这个角度去看,江苏沿海发展,潜力就非常大。

  资料显示,2009年6月1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这标志着江苏沿海地区发展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并付诸实施。转眼间11年过去了,江苏沿海发展尽管取得了不少成效,但说实话,还并没有达到人们期待的水平。

  且不说别的,很多外省朋友都羡慕江苏有如此长的海岸线,甚至会在心中勾画那些沿海城镇的海滨风貌。但实地观光之后,往往都会有些小小的失望。

  值得关注的是,最近,娄勤俭专门去南通调研沿海发展。而早在今年3月,他就已经在盐城、连云港两市进行过调研。短时间内把沿海走了一遍,如果没猜错的话,关乎沿海发展的一盘大棋正呼之欲出。媒体报道中这样说:“从港口到腹地,从城镇到乡村,从生态环境到交通基础设施,从文化旅游到产业项目,娄勤俭沿海岸线从启东到海门、通州、如东、海安,实地考察沿海资源状况和发展建设情况。”

  笔者注意到,娄勤俭此次沿海调研,特别强调“按照新发展理念的要求系统谋划沿海地区发展”,并且提出了“把江苏沿海打造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美丽江苏建设的重要示范”的目标轮廓。

  关注江苏沿海发展的专家们据此判断,更大力度保护沿海生态,一定是其中优先之意;沿海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一定会加快补齐高铁等突出短板;以重大项目支撑带动的临港产业,一定会补链强链固链。笔者也大胆预测,具有江苏特色的海滨风貌,一定会一改人们对泥质海滩灰头土脸的印象,让咱们老百姓休闲度假去了还想再去。

  4 “浮出水面”,这个词在经济领域使用时,通常指实现了正增长。

  最近,从国家到地方,各种经济数据相继与公众见面,“浮出水面”,成为高频词。据国家统计局发布,上半年我国经济先降后升,二季度经济增长由负转正,初步核算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下降1.6%,其中一季度同比下降6.8%,二季度增长3.2%。

  一直都很拼的江苏,情况如何?江苏省统计局前几日发布“中报”,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上半年江苏全省地区生产总值46722.9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0.9%。而稍加比较就可以发现,江苏经济发展增速由一季度的下降5.0%转为正增长,继续好于全国、好于周边、好于预期。

  这个情况与笔者的猜测差不多。其实,从很多细枝末节的事情中,是可以预料到这样的结果。

  譬如,最近跑到江苏的大银行、大企业、大老板就特别多。不妨看看新闻:

  6月23日,娄勤俭在南京会见了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董事长毛伟明一行。毛伟明说,江苏营商环境优、实体经济强、发展前景好,国家电网公司将积极谋划、大力推进与江苏省的新一轮合作,为江苏发展提供更加坚强有力的支撑。

  7月3日,娄勤俭在南京会见了新加坡丰益国际集团董事局主席郭孔丰一行。郭孔丰表示,作为江苏荣誉公民,对江苏在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取得的成绩感到由衷高兴,丰益国际将把更多的优质项目落实江苏,并积极带动更多的海外投资。

  7月7日,娄勤俭在南京会见了中国石化集团董事长张玉卓一行,双方就进一步深化合作进行了深入交流,就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有关项目建设达成共识。

  7月14日,娄勤俭在南京会见了国开金融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冯驭一行,双方就推进重大项目投资合作进行了深入交流。

  …………

  这仅仅是笔者搜集到的部分信息。毫无疑问,疫情防控之下的这些会面,意味着今后更多的大项目,更多的深度合作。

  而江苏最近收获的大项目,推动的大项目,布下的大项目,已经让人忍不住要眼红了。

  不妨梳理下近期频频上热搜的新闻。

  譬如五桥。6月28日,南京长江第五大桥在宁合龙。这是国家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规划建设的重点项目,也是联结南京江南主城和江北新主城的重要纽带,多项技术世界领先。媒体评论“大江又飞长虹,金陵再添通途”。据说,娄勤俭、吴政隆那天冒着大雨到合龙现场出席活动。笔者想,哪怕被大雨淋湿,也丝毫不会影响他们的高兴劲。

  再如,基地项目。6月29日,中汽创智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暨基地项目在宁启动。笔者注意到,不仅是娄勤俭、吴政隆,国务院国资委主任郝鹏,工信部部长苗圩,科技部副部长王曦等部委领导同志也都以视频连线形式出席并致辞,可以想象,这个大项目究竟有多牛。“计划用3至5年时间打造中国第一、世界一流的创新型汽车高科技企业”,这个愿景令人期待。要知道,项目落地的江苏,拥有完备的产业配套、高效的人才供给、丰富的应用场景和广阔的市场空间。“我们完全有信心把今天的‘看好’变成明天的‘赞叹’。”娄勤俭讲这句话时应该是底气十足的。

  还有,公铁大桥。7月1日,历经6年建成的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暨沪苏通铁路正式开通运营,娄勤俭宣布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开通运行。如果没弄错的话,这应该是继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开通后,江苏境内第二座公铁两用大桥。这座桥究竟有多强?大桥主航道桥采用世界最大钢沉井作为桥墩基础,浇铸出世界最高的公铁两用斜拉桥主桥塔,建成主跨径1092米的钢桁梁斜拉桥,不仅在世界同类型桥梁中位列第一,而且是世界上首座千米级公铁两用斜拉桥。

  要干就干世界领先,江苏人就是这么拼。

  还有一个细节值得关注,当天娄勤俭、吴政隆特意在南通会见了出席大桥开通活动的国铁集团董事长陆东福一行,媒体报道时称,“双方就加快江苏重点铁路项目建设、促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进行了深入讨论,进一步达成共识。”这是不是意味着有更多的高铁正在路上呢?

  5 江苏凭什么这么快就“浮出水面”?

  这让很多人一直都疑惑不解。

  笔者想,如果带着这个问题,到江苏13个市去走上一圈,或许自己就能得出答案了。

  首站不妨先去苏州。

  作为全省外贸占比最高的城市,国际贸易形势云谲波诡和疫情冲击影响,这个市的日子应该很不好过。但这个被美国商务人士视为“最佳投资目的地”的城市,继续在“长板”上做文章。他们出台了《优化营商环境创新行动2020》,誓言打造“苏州最舒心”营商环境。疫情防控以来,以星巴克为代表的一批重大项目纷纷逆势落户苏州。笔者打听到,今年上半年,苏州实际使用外资78.28亿元,增长竟然达到151.6%,总量和增幅持续创下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新高。这,神不神奇,意不意外?!

  如果说苏州因为基础太好而说服力还不够强的话,那么不妨再看看宿迁,这个在人们印象中江苏“最弱”城市的最新状况。

  据笔者从有关方面获悉的数据,上半年宿迁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增长2%左右,较一季度能提升4.6个百分点,不仅如此,列入统计的16项指标有13项实现了正增长,不少指标增幅甚至挤进了全省前列。

  宿迁的这份成绩单,显然与他们顶住疫情冲击,坚持招商引资“不断档”、项目建设“不停步”密不可分的。通过当地媒体报道,笔者注意到,宿迁上半年已先后举办了酒都文化旅游节、运河品牌电商大会、招商云推介、农业招商大会、宿迁西安投资环境说明会等5个大规模招商活动,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199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26个。

  宿迁之外,还很有必要再看看位居苏中的泰州,这是一个与宿迁“同龄”的年轻市。

  这个以打造“三大先进制造业集群”为目标的城市,7月初在上海举办了“走进大上海融入长三角”系列活动,该市党政领导分别带队密集拜访沪上企业和相关机构,主动承接上海产业转移的急切之情,正变成越来越真诚务实的行动。最近,泰州再次跨江牵手无锡、苏州,着重考察苏南先进地区的开发园区、重点企业、重点实验室,寻求区域新合作。这个苏中城市向“优等生”看齐追赶的决心,还真不可小觑。

  为了稳住经济基本盘,江苏各地真是太拼了。而所谓“13太保们”都这个拼法,又怎么能不浮出水面?

  据江苏主流媒体最新报道,7月29日将在南京召开中共江苏省委十三届八次全会。作为关系全省发展的“年中大会”,在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阶段,面对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一重要任务,这个经济大省又将推出哪些新举措呢?这无疑更加让人期待。

  …………

  眼下已是大暑。这本该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段,今年却异常凉爽。还是盼望雨水退去,天气能尽快热起来,虽然我们已经不指望炎热天气能杀死新冠病毒了,但有句农谚别忘了——“人在屋里热得跳,稻在田里哈哈笑。”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这是江苏人祖祖辈辈留下的传统。

  战疫!战洪!流再多的汗水,我们都不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