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扬子晚报

  坚守实体经济

  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王鸿声委员(代表民革江苏省委员会)

  建设新时代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江苏应以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作出“江苏贡献”。建议:一是以“新”促“高”,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加强前瞻性部署,集中优势资源发展生物医药、互联网、人工智能、新能源与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对于机械、冶金等传统优势产业,引导企业创新生产组织形式、运营管理方式和商业模式,延伸服务链条,提升产业链水平。二是强“芯”补“核”,掌握产业发展主动权。以龙头企业突破产业关键技术为引导,聚焦产业链核心技术环节,构建涵盖核心技术、关键零部件的国内价值链,掌握产业发展主动权。培育若干产业成为全球产业创新网络中的关键节点和原创技术的重要策源地,争取在区块链、量子技术、商用航空航天等未来产业领域实现颠覆性技术的突破和创新。三是扶“优”塑“品”,培植产业发展排头兵。强化企业在“江苏制造”品牌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培育发展一批江苏名牌、省著名商标、省出口名牌,以“江苏制造”品牌推动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企业集团形成。

  加快推进 数字经济发展

  潘镇委员(代表民建江苏省委员会)

  近年来,我省数字经济发展较快,但也存在一些发展难题。建议:一是搭建数字经济的基础设施平台。可考虑由政府牵头推动,联合社会资本,采用混合所有制形式进行。二是培育龙头型的数字化企业主体。支持和培育1-2家数字化高科技企业,将其打造成全省的数字化龙头企业。三是引导实体经济数字化改造。鼓励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参与国内外大数据标准化建设和关键技术研发;培养一批具有自我创新能力、能提供行业智能化数字化发展系统解决方案的服务商。四是结合“放管服”改革,破除部门、行业之间的信息壁垒。建立健全全省统一的政务数据信息平台,在法律许可范围内向社会公开,鼓励企业深入分析数据资源,加工开发产品,直至形成产业链。五是提高政府扶持资金的精准度。出台普惠性优惠政策,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六是规范数字经济管理。完善对数据真实性、有效性、隐私性相关的法律法规建设,重视对从业者的保护与规范引导,建立政府监督、平台负责、社会协调、公众参与的市场多元共治格局等。

  积极推进高等教育 内涵式发展

  吴胜兴委员(代表民盟江苏省委员会)

  江苏发展要走在全国前列,教育更要走在前列。建议:一是以仪式感养成教育确保正确办学方向。重大节日等特殊时间节点,通过举办活动,着力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开展爱国主义红色主题教育“观学感”活动。丰富课外活动,让学生形成广泛的兴趣爱好和健康的人格心理。二是以尊重自主选择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给予学生多次选择权,让学生根据适应情况和爱好特长的转变,多次选择。实行跨校、跨学期、跨专业、跨班级选课及研习机制,可在弹性修业年限内连续在籍学习,也可分阶段完成学业。鼓励学生利用国家认可的网络学习平台学习。三是以增强职业获得感激励教师潜心育人。进一步减轻教师的行政负担,提高教师工资收入,在全社会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四是以简政放权确保高校办学自主权落到实处。明晰高校办学的定位和特色,把实现特色办学的目标和任务具体化,明确“时间表”和“路线图”。以教师满意度为重点,切实减少各种排名、考核等对高校自主办学的干扰;以学生满意度为基础,在尊重学生选择权的基础上宽进严出;以社会满意度为根本,深入推动企校联合培养人才。

  遵循教育规律 回归办学初心

  朱毅民委员

  基础教育要遵循教育规律,教育管理要回归办学初心,围绕正确把握基础教育教学目标定位,建议:一是遵循育人规律,稳妥推进中高考评价制度改革,还教育健康与公平。教育评价要进一步体现综合性、多元性、发展性、激励性,关注学生素质养成、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提升。二是遵循教学规律,有效控制“帽子”选拔活动,还老师静心钻研教育备课的时间。切实解放教师,将重心转向扎实的教育教学研究和课堂实践。发挥绩效工资的积极导向作用,让老师有热情、有时间、有尊严去实现教育的理想和初心。三是遵守学校规矩,从严控制各类进校园活动,还学校应有的安宁与安静。切实把学校办学主体作用落到实处,谨慎推进新一轮“高品质高中”等各项评比,从严控制各行各业各种进校园活动,减少由此衍生出来的评估、检查、验收、授牌等系列工作。加强对办学方向、标准、质量的规范引导和服务,为学校潜心治校办学创造良好环境。

(实习编辑 刘汶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