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南京首钢建邺智慧停车投资基金合作签约暨南京建邺智慧静态交通服务有限公司成立仪式举行。乘着南京“四新”东风,瞄准“新基建”切入口,嫁接区域金融集聚优势,加快新型停车场建设,“智慧客厅”正努力实现“停车莫愁”。

  问题导向,乘“四新”东风加速“停车莫愁”

  随着汽车保有量不断增长,停车难日益成为城市发展中的“痛点”,作为现代化国际性城市中心的建邺区,仍然存在着总体泊位供应结构比例不合理、各类泊位使用率不够均衡、停车设施建设精细化不足等问题。

  据建邺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全区现有各类停车泊位近20万个,泊位密度4213个/平方公里,停车供需基本平衡,但在特定时间、特定地点停车供需矛盾依然突出,“近期停车泊位总体缺口约6400个,其中开发较早的北部老城片区约3200个,集中在南湖片区、所街片区、茶南片区等,中部片区约1200个,南部片区约2000个,涵盖儿童医院片区、安置房片区。”

  为有效解决停车难问题,建邺区制定《建邺区停车设施规划》,针对停车供需矛盾较为突出的街道或社区,划分停车矛盾突出单元,通过路外挖潜行动、规范管理行动、智慧停车行动、路内整治行动解决供需矛盾。同时,依托河西金融集聚区,聚焦创新融资方式,探索智慧停车管理模式,开放引入社会资本力量和市场化停车运营管理机构参与,从根本上缓解全区停车矛盾。预计到2021年底,全区将新增停车场29处(北部13处,中部7处,南部9处),新增公共停车泊位约7519个,总投资达12.3亿元。

  趁着“四新”东风,长期困扰民众的“停车难”问题,将在这一轮如火如荼的“新基建”中找寻到突破口。

  市场赋能,专业投资基金构建产业生态圈

  作为探索中心城区停车设施建设和社会综合治理领域有效解决方案的试验田,建邺区智慧停车综合解决方案集合政府机构、区属国企和社会资本等多方力量,通过成立市场化基金、开展与第三方合作等模式,构建“新建改造—智能管理—违停清拖”停车场全链条管理服务体系,形成全区停车设施综合管理一盘棋局面。

  当天,由建邺区政府联合知名停车资产管理机构首程控股共同发起设立的国内首只停车领域专业投资基金——南京首钢建邺智慧停车投资基金签约。同时,作为此次合作的创新试点,南京建邺智慧静态交通服务有限公司揭牌成立,主要对建邺路侧车位进行智能化改造和专业化管理。

  据介绍,南京首钢建邺智慧停车投资基金目标总规模20亿元,首期10亿元,创新引入中建三局和南京城建集团等产业资本方,构建智慧停车产业生态圈。和其他投资基金不一样,这只基金真正实现了对停车场规划设计、投资建设、运营管理的全链条能力覆盖。基金从筹备之初,就坚持政府引导、市场化专业运作,具备市区两级政策资源联动、财政类资金和社会资本相互补充、政府机构和市场机构充分配合等特点。同时,基金充分借助社会力量组建市场化运营管理团队,通过数字化平台和智慧停车精益管理,进一步提升停车服务水准和管理效率。

  智慧加持,“黑科技”停车库增加车位供给

  针对不同片区的停车难问题,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显得尤为重要。以河西儿童医院片区为例,0.6平方公里区域内居住人口不到2000人,机动车保有量不到400辆,但由于儿童医院吸引庞大的就诊患者及陪护家属,原设计的1000个地下、地面停车位远不能满足需求,每到正常门诊日,医院周边道路都成了“临时停车场”。

  当天,首程控股南京公司负责人刘红修介绍了为该典型项目量身定制的四种方案——建立三级诱导、路侧智能化改造、提高增量车位供给、智慧停车解决方案,“方案三充分发挥社会资本的积极性,提高增量车位供给,具体包括院外双闸沉井式、院内平改立等手段,解决医院停车位供给不足的现状。”

  像挖井一样建停车库,听起来挺新奇的。“将汽车停在转运平台上,通过机械垂直运输,360度旋转,汽车就被装入深井中,整个过程自动搬运,最多只要90秒……”区国资集团董事长,区高新科技投资集团董事长、总经理秦念奇这样描绘沉井式地下停车库的场景,“建邺区将打造5处10座沉井式停车场,这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地下空间开发设备之一,目前省内尚无先例。”

  眼下,主城区高楼大厦鳞次栉比,大范围开挖动工大型停车场不现实,“它不需要占用太多土地资源,表面看起来就是一间约4辆车大的小房子。”秦念奇透露,10口“井”将分别布局在河西儿童医院、鸿达新寓、鸿仁名居、集庆门大街与云锦路交会处以及南湖中心广场,“每口井25层、60米深,每层停放4辆车,总共增加1000个停车泊位。”

  通讯员 建宣 南京晨报/爱南京记者 周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