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个多小时的听证会,22位听证会参加者发言,除2名来自省电力公司的代表和1名政府部门的代表外,几乎没有人对听证方案完全赞同,甚至2位消费者代表大声说出“坚决反对”,有5人明确说“不支持”、“不科学”或“不合理”。昨日下午举行的江苏省阶梯电价听证会堪称史上反对声最多的听证会:三个档次电量不够用,城乡一条线不公平,每档电量应有递增计划,用电少的怎么不降价,成本监审报告数据怎么与网上公开的不一致……值得关注的是,扬子晚报此前披露的阶梯电价可能按年结算的报道也在昨日公开的听证方案中应验,大多数听证代表均表示反对按月结算,支持按年或分季结算。 扬子晚报记者 石小磊
听证方案 正式方案中加入“按年结算”
1 分档标准 一档 月用电低于204度,价格不变;
二档 月用电在204-348度之间部分,每度加价0.05元;
三档 月用电超过348度的部分,每度加价0.3元。
2 执行周期
●方案一: 按月结算
如抄表周期为2个月的,则按月度电量分档标准的2倍计算。
●方案二: 按年结算
以年为单位确定分档标准。
3 低保户和农村五保户免费15度电量
●方案一:“先收后返”
电网企业正常征收费用后将多收部分划拨到省民政厅,再按现行的低保金发放渠道和周期拨付到用户。
●方案二:“即收即返”
供电部门按民政部门提供的名单,在计收电费时直接抵减当月应收电费。
最终方案月底公布 6月1日起实施
省物价局局长周卫国昨日坦言,在当天的听证会上,大家对分档和周期上的建议较多。也有的同志还提出,听证会应进一步公开公平公正。本次听证会后,省物价局将充分考虑听证会参加人以及近期社会各界通过网络和信件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对我省阶梯电价方案作修改完善,报经省政府批准后,将于本月底前公布最终的实施方案。
6月1日起在全省范围内正式执行。
听证会10大争论焦点
1 仅抽样8500户怎能代表大家?统计部门测算方法遭多位代表质疑
国家统计局江苏调查总队消费价格处处长许家东昨日作为政府部门代表向大家详细解释了三个档次的测算过程。他介绍,通过对2011年8500户城乡用户用电量调查统计测算显示,这8500户家庭月均用电量为141度。统计部门先将用电量数据从小到大排序,再分别按80%和95%两个比例,划出的分界线即是:80%的家庭平均不超过204度,95%家庭平均每月不超348度。
不过,统计部门的这一测算方法和结果受到多位代表质疑。省消协副秘书长李小娟有备而来,她说,南京市消协通过网站对市民进行了网上调查,结果显示,仅有不到1成的市民反映自家月用电未超过141度。说204度的一档标准能覆盖80%家庭,这也与南京市民的感觉不符。“现在上海、浙江的方案标准都比我省高。北京、广州不用空调时的标准也高于我省。”她认为,我省三档标准并不合理。
2 三个档次电量哪能几年不变?专家代表称不能妨碍群众提高生活水平
阶梯电价方案被省宏观经济研究院院长顾为东批为“生不逢时”。“中央提出希望江苏发展走在全国前列,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重要一部分,怎么提高生活水平?是不是应该太冷太热时有空调吹?”他建议,此次听证会,在制定出现阶段的三个档次后,还应当提出一个提档计划,假如现在一档为204度,那明年是不是该提到210度?后年是不是该提到215度?
省能源局高级工程师刘科也指出,人均用电量是衡量一个地区发展的重要指标,按现在的增速,再过9年,我省用电量就会翻一番。而且,我们的居民人均用电量才相当于美国在上世纪60年代的水平,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且不论国家发改委说的电价水平3年不变是否包括档次3年不变,3年后怎么变,也应当此次一并定下来。
对于今后档次标准递增的依据,代表们分两派不同的意见:一是建议与GDP增速挂钩,一是建议与上年实际用电增量挂钩。
3 城乡、苏南苏北一个标准不公平!多数代表建议划分区域和城乡细化档次
“用农村用户的用电水平拉低全省档次”是主要意见之一。消费者代表王海涛曾经在农村探访发现,有的农村家庭,一个月才用6度电,多的时候也不过50度,“这么一来,我们城市居民全都被平均了。”
专家代表、东大电气工程学院博导李扬教授则表示,美国加州实施阶梯电价时,将全州划分成十多个区域,每个区域都有不同的梯次电价标准。对此,代表省电监办发言的程明说,最近他们接到很多群众来信,许多人反映城乡一个标准、苏南苏北一个标准不公平。省电监办提供的数据是,我省苏南五市用电量占全省53.58%,苏南城镇占全省城镇用电量的60.2%,可见苏南地区用电量明显高于苏北。建议考虑地区因素,适当上调经济发达地区的基础电量。
4 现有三档标准根本不够用!有消费者建议一档提至280-300度
事实上,204度、348度这两个分档线,在此前听证方案公布后就一直被各界质疑,自然也成了昨天听证会上被批的重点。记者粗略统计,仅有6名代表未对这个分档标准提出反对,其余超过2/3的人多少都提出了档次标准要提高。
来自徐州新沂的公务员李梅对自家周边一些小区居民用电进行了调查,她发现,大多数家庭月用电都超过了204度,而且随着生活水平提升,家庭中使用的电器必然是只增不减,这意味着大多数人都受到阶梯电价方案的影响多花钱,违背了国家提出的80%用户不受影响的原则。她建议,一档的上限应当提升至280-300度。
省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周苏明则建议,我省应参考浙江、上海的方案来适当调高二三档的起点标准。他尤其强调了第三档标准太低,因为超过348度每度要加3毛钱,涨幅超过60%,这会带来电费大幅增加。
南工大副教授董敏直指听证方案是个大幅涨价的方案。她说,如果按方案中的204度和348度,一台1.5匹空调,夏季每天开12小时,电量直接就超过了第三档。“请问,阶梯电价后,是不是全家就得挤在一个房间里吹空调呢?”她以自家举例,120平米的房子,6口人,用了地暖,但去年冬天最冷时也才开到18度,结果每月用电仍有1200度左右,按阶梯方案算,每月电费得多交大几百。
5 低保户15度免费档太少 “即收即返”呼声较高
昨天的消费者代表中有位低保户,名叫胡正伟。他每月的低保金是500元,还要吃饭,交水电气费,他说:“水电气用量民政部门都有一个限制,现在一涨价,对我们增加了负担,建议补贴的幅度再大一点。”一些听证代表也认为,15度免费电量,折算一下才几块钱,对低保户的帮助可谓微乎其微。
在大多数代表赞成15度免费电量“即收即返”的基础上,省消协的一条建议更有创新,他们认为,可以将减免的电量直接折算成现金,由省财政出钱补贴给低保户。而电力公司收费时正常收,多出来的这些收入可以将一档电量标准再往上提一提。
6 别拿节能减排作涨价“幌子” 居民用电多为刚需,且才占总用电量1成
省人大财经委委员吕小鹏认为,阶梯电价方案本质上是为了理顺成本与价格关系,扯到节能减排上就有点不沾边。他说,80%以上的居民本就是非常注意节约用电的,不舍得多浪费,这部分的刚性需求,即使通过别的方法,还是得用。
消费者代表、来自省教育厅的公务员徐庆则列出数据:全省工业用电占总用电的78.6%,加上农业用电、第三产业用电,剩下的1成才是居民用电。“把节能减排的希望寄托在比例极小的居民用电上,实在是本末倒置。”
分享到:
2012年5月20日,一场低调而劲曝的婚礼在无锡1912街区举行,她们穿婚纱、拜天地、拜父母...[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