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第二十次全体会议在江苏连云港召开,期间举行了市长圆桌论坛。澎湃新闻记者 邱海鸿 图

  疫情加速变局,中国城市竞争格局有望被改写。南京作为长三角地区的中心城市、江苏的省会,长期被“首位度不高”“存在感不强”等标签困扰。

  出人意料的是,今年一季度南京实现经济增长1.6%,成为唯一经济增长的万亿GDP级别大城市,可谓是“众城皆负我独正”。二季度继续上攻,上半年GDP总量超越了天津、武汉,跻身全国十强。

  面对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双线作战”,南京取得了改革开放40多年来首次进入全国前十的历史性突破,到底做对了什么?背后的逻辑又是什么?

  今年以来,外界对此话题兴趣颇高,而这也是南京的领导干部在接待外宾或外出交流时的必答题。9月16日,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第二十次全体会议在江苏连云港召开。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注意到,在此次会议的市长圆桌论坛环节,与会的南京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杨学鹏再次被问及上述问题。

  杨学鹏的答案是,一方面,新年开局抓得早、抓得准、抓得快,在疫情防控中掌握“主动”和先机,快速控制住了疫情的传播蔓延。另一方面,南京蹄疾步稳抓复工复产,出奇招抓好“六稳六保”,以创造性的手段改善营商环境,推动该市经济逆势增长。

  “众城皆负我独正”

  根据南京官方披露的数据,一季度南京地区生产总值3247.41亿元,增长1.6%,是疫情冲击下GDP万亿级城市中唯一实现正增长的城市,可谓是“众城皆负我独正”。

  “半年报”数据则显示,南京全市地区生产总值6612.35亿元,同比增长2.2%,增速在GDP万亿级城市中位列首位。同时,南京超过了天津与武汉,首次跻身全国前十,排名第九,取得了改革开放40多年来首次进入全国前十的历史性突破。

  在强手林立的长三角区域,41个城市群雄逐鹿,实力不容小觑。就算如此,怀揣上半年成绩单的南京,在参加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第二十次全体会议时,依然显得十分突出。

  在此次会议的“市长圆桌论坛”上,南京、杭州、宁波、合肥、连云港、上海市徐汇区等城市(区)的市(区)长围绕“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城市经验”分享了各自的“发展秘笈”。

  在谈到“众城皆负我独正”以及“跻身全国前十”的话题时,南京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杨学鹏表示,一方面,得益于南京在今年开局疫情防控上抓得早、抓得快、抓得准。除夕当晚,就组织7000余名基层干部、民警上门入户排查重点地区的重点人员,率先实行小区和村庄封闭化管理。南京全市累计确诊本土病例93例、在长三角四大中心城市中最少,并做到了患者零死亡、医护零感染。

  之后又全面实行“防疫+”战时工作机制,蹄疾步稳推进城市复苏,与疫情防控相适应的经济社会运行秩序在第一时间全面建立。

  “防得住,才能放得开”,杨学鹏说,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蹄疾步稳抓实复工复产。

  正月十五,南京全面启动复工复产,两周左右规上工业企业100%复工。另外,该市还在全国率先发放惠民消费券,组织商家开展促销月,提振消费信心、促进复苏。同时,在常态化防控前提下,南京启动新基建、新消费、新产业、新都市“四新”行动计划,该计划支撑了上半年南京经济的逆势增长。

  市领导当产业链“链长”,加快强链、补链

  今年虽有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但似乎并没有打乱南京“创新名城”的收获节奏。经过三年的拼搏,南京“创新名城”建设呈现出纵深突破之势,同时也为这座城市的发展积蓄了势能。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南京新签约研发机构78家、新孵化引进企业1204家,新增独角兽企业3家、瞪羚企业179家、上市公司8家。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34%。

  在后疫情时代,南京也在努力构筑“抗疫情”的产业结构。据杨学鹏介绍,为了加快构建自主可控的新兴制造业集群,南京市制定了《南京市推进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

  在南京“4+4+1”主导产业体系和五大产业地标大框架下,当地梳理了包括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在内的全市产业链基本情况,最终选择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新医药与生命健康、软件和信息服务、人工智能等五大产业地标,以及智能电网、轨道交通、智能制造装备等三个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作为自主可控强链、补链的着力点。 

  “这8条产业链,南京均有良好的基础和条件,具有一定优势,代表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新产业的发展方向,可以实现产业链的跨越式增长。”杨学鹏说,市委书记、市长以及其他市领导分别担任了产业链的“链长”,并明确了责任分工。

  一位市领导挂钩一条产业链,建立一个工作专班,每月对产业链发展情况进行专题研究和调度,协调解决产业链发展中的重大事项。具体任务是,每条产业链打造3—5个聚焦细分领域的产业重点园区,加强重点调度和扶持,推动产业集聚集约发展。 每个产业链梳理30个重点企业,建立龙头企业培育库,对入库企业实施“一对一”精准服务,推动本土优质企业做大做强…… 

  “(南京要)推动八大产业主营业务收入每年增长20%左右。力争到2025年,形成若干全国有影响力的产业链。”杨学鹏说。

  疫情期间更要“亲商爱商”

  “疫情防控期间,南京市委、市政府一直在思考,怎么来为企业排忧解难,解决企业的困难和问题,改善营商环境。”杨学鹏透露。

  今年,南京市委“一号文件”决定,设立“企业家服务日”,优化企业家发展环境。据杨学鹏介绍,在疫情期间,为了创新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沟通渠道,倾听企业家的新生和意见,更好地服务企业,南京决定从4月18日起,将“企业家服务日”形成制度化,每月18日,围绕一个主题,市领导以沙龙等形式与企业家面对面、零距离对话、座谈。

  根据澎湃新闻此前报道,4月18日的首场企业家服务日活动上,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张敬华“做东”,请企业家吃早餐,让外界感到耳目一新。

  当天早上,南京市委书记张敬华与企业家们围坐一张大圆桌,每人一份鸭血粉丝汤,搭配春卷、蒸饺等,与会者吃的是南京的特色,谈的是发展的干货,聚的是前进的信心。

  会上,张敬华表示,困境之下,最好的“雪中送炭”,是倾力厚植最适宜企业家干事创业、引领企业发展的优质沃土。各区各部门要做好“店小二”,以最优服务支持企业发展,在产业生态、精准服务、政策供给、法治保障、宜居环境上倾心用力,让企业家和各类人才在南京生活更舒心更便捷。

  对于企业提出的具体问题和诉求,张敬华说,要抓紧研究、马上就办、限时办结,只要不违法违规、不影响市场公平竞争,都要最大限度予以支持。

  杨学鹏介绍说,南京的早餐会已相继聚焦过新型研发机构、数字经济、科技创新、外资外贸、人工智能等话题,通过线上报名召集一类企业,搜集一批数据,解决一批问题。截至目前,共有212个企业代表参加,解决了348多项企业诉求。

  “根据市委市政府的要求,企业家提出的意见或问题,必须在一个月之内对企业家提出的问题予以回复,如能解决尽量解决。市委市政府相关部门会对相关事项的进展予以督查,也会邀请第三方机构对一些企业进行了及时的回访,了解、跟进相关事项办理的情况。”杨学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