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身份变了,岗位也变了,工资收入也比以前提高了。”近日,徐矿集团垞电公司职工吕继峰告诉记者,随着“集体”企业的改革,他的岗位从原来的厂办“大集体”企业——垞电公司电力实业总公司,转岗到垞电公司人力资源部考核管理员岗位。

  身份转变后的吕继峰表示,“享受到了厂办大集体企业改革的红利,对企业的归属感更强了”。在徐矿集团,吕继峰的经历并非个案。

  6月28日,徐矿集团在职工代表大会上宣告,全集团55户、占江苏省78.6%的集体企业已全部完成改革,1708名集体工得到妥善安置。这标志着在徐矿存续40多年的集体企业完美谢幕,为全省集体企业改革工作提供典型示范。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为安置回城知识青年、职工子女就业,徐矿集团兴办了一批厂办大集体企业。然而,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曾被誉为“就业蓄水池”的“大集体”,却因产权不清、机制不活、人员富余、市场竞争力弱等原因,经营日益困难,有的甚至陷入企业停产、职工待岗的困境。

  去年3月23日,《徐矿集团集体企业改革工作指导意见》发布,徐矿集体企业改革全面启动。徐矿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冯兴振表示,由于历史原因,集体企业职工身份和福利待遇上存在差异,这是改革的难点,也是职工关注的焦点。因此改革中要坚持以人为本,让集体企业改革有“温度”,最终让全体徐矿人都能过上好日子。

  徐矿集团集体企业改革领导小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本着尊重历史事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原则,徐矿对改革涉及的1708名职工按具体情况分别安置:其中工作岗位重新安置716人,内部退养794人,退休188人,职工单方主动申请离职10人。1708名集体职工全部得到妥善安置。

  身份转换后的东方鲁尔公司职工徐金红说:“原来觉得自己就是个外人,现在我也有了企业年金和医疗补充保险。这次改革,让我深深感受到,徐矿就是一个温馨的大家庭。”

  徐矿集体企业历史情况复杂,经营状况各异,如何才能实现消灭“出血点”“亏损点”,达到提升资产运营质量的目的?

  在深入开展“走访转”调研基础上,徐矿实施创效“造血”、创业“补血”、扭亏“止血”、融资“活血”、防控“抑血”的“五血疗法”,经济运行质量持续向好。同时,坚持“一企一策”办法,对55户集体企业分别实施公司制改革、股权转让退出、吸收合并、自行清算、破产清算等改革措施。目前55户集体企业全部清理完毕,每年可减亏增盈1500万元,实现了企业“瘦身健体”、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目标。本报通讯员 李素梅

  本报记者 李先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