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江苏 讯)2020年10月10日是“世界安宁缓和医疗日”。中国首部安宁疗护题材院线电影《小丑医生》举行启动仪式,出品方南京9424电影工园、摄制方南京梅庵映画和导演秦川、主演杨有京等亲临现场,阐述创作理念和筹拍过程。江苏省影协常务副主席、国家一级导演郭晓伟等专业人士对该片创作提出了建设性意见。与此同时,南京市卫健委等举办了全市安宁疗护大型义诊、咨询、科普宣传活动。

  电影《小丑医生》旨在通过电影艺术形式影响安宁缓和患者及家庭,同时让更多的群众了解并参与到安宁疗护民生工程之中。南京9424电影工园从2019年立项之初,便默默走上了一条关注特定的“边缘人群”,以剧本研发为核心的探索之路。

导演秦川在《小丑医生》开机启动仪式上讲述筹拍心路历程。导演秦川在《小丑医生》开机启动仪式上讲述筹拍心路历程。

  由导演秦川编剧并执导的《小丑医生》,是启动“芯片之路”的开端。半年多时间里,他行走在医院,做安宁疗护志愿者,照顾病入膏肓的老人、生命垂危的癌症患者,深入挖掘每个角色背后的故事,为剧本创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与此同时,该部影片还启动了“人物共创”模式,秦川早早将《小丑医生》的主人公原型——从事安宁疗护10多年的志愿者邀请到西善桥影视基地,共同创作剧中人物形象。

《小丑医生》主演杨有京(左二)感受现场温馨的氛围。《小丑医生》主演杨有京(左二)感受现场温馨的氛围。

  《小丑医生》主演杨有京来自四川,在现实生活中她就是一名医生。导演秦川认为,该片是一部由原型亲自出演的院线电影。原型包括医生、患者,以及他们的家属,真实再现生活中的医患关系、家庭亲情、友情等,可以让观影者有更多的共鸣,也能激起人们内心的“潜意识共情”。

  安宁疗护是与时俱进的临终关怀理念,以期改变“临终不安宁”的窘境。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遭遇着生理、心理、伦理以及社会认知等因素的冲突,成为内心认同但挑战现实的矛盾体。这一领域目前存在着发展速度较慢、专业人才不多、服务机构难以为继等现状,与我国老龄化社会需求相比,供给严重不足,迫切需要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大力发展。

《小丑医生》媒体交流会现场。《小丑医生》媒体交流会现场。

  戴着小丑面具和与会者见面、向媒体袒露心声的杨有京,一直从事着志愿者的角色,其中的不被人理解甚至遭受冷落是常有之事。但她热爱这个事业,她认为,《小丑医生》直击临终关怀时的尊重、别离,以及情与爱,体现了主创人员的社会担当。她在影片中扮演的“小丑医生”,跳出“白衣天使”的职业符号,化身为病患的朋友、知己,以“扮丑”逗乐的姿态实施安宁疗护,陪伴患者有尊严地走完人生最后一程,感知生命的温暖。

秦川导演说到动情处,眼里泪花闪烁。秦川导演说到动情处,眼里泪花闪烁。

  电影人郭晓伟听了主创人员叙述,也很有感触,他说,把电影艺术的触角延伸到临终关怀这个领域,直面生与死、关怀和被关怀、质疑和信任的矛盾交织,是需要有追求的艺术家来完成的精神工程。艺术作品关注现实,为更广大的人民群众服务,也是艺术工作者的职责。

郭晓伟(右三)交流中。郭晓伟(右三)交流中。

  曾推出过56万字名医传记《大国良医》的作家梁平认为,《小丑医生》作为第一部将医生志愿者作为电影主人公,引入欧美“小丑医生”概念,打破国内“医生不可能是小丑”的传统认知和既有偏见的电影,用镜头聚焦志愿者在面对一些情绪不稳、意志消沉、易暴易怒临终患者时,所表现出的乐观、专业、包容和坚韧,不仅可以体现人间有真情有大爱,而且也有利于化解医患矛盾。

医者为《小丑医生》创作热情鼓掌,用微笑助力公益之心。医者为《小丑医生》创作热情鼓掌,用微笑助力公益之心。

  秦川介绍,《小丑医生》虽然是公益文艺类影片,但针对的是全年龄人群,在拍摄中将注入商业元素,并通过商业模式运作,让这部片子不仅有意义,而且更好看,探索一条“新文艺电影”之路。

袁玲、周宁、周明飞、周智、沙慧子、方拥军等安宁疗护护理专家助力启动仪式,并为患者义诊。袁玲、周宁、周明飞、周智、沙慧子、方拥军等安宁疗护护理专家助力启动仪式,并为患者义诊。

  据悉,南京“9424电影工园”将推出公益系列电影,《小丑医生》是第一部,接下来还有自闭症儿童等题材电影,主创人员将更好地肩负起时代和社会责任。《小丑医生》预计2021年暑期在全国各大院线上映。(文/丹妮 图/郝鹏飞、范素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