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如今,大海对于江苏人来说不仅充满诗意的向往,更蕴含着无限想象和可能。

  如何全面拥抱大海,打造高质量发展增长极?10月12日至14日,江苏省委书记娄勤俭就“十四五”时期江苏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在连云港、盐城调研,并在东台主持召开“十四五”江苏沿海高质量发展座谈会。

  激发江苏沿海发展活力

  对于通江达海的江苏来说,沿海发展一直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存在。

  当前,江苏沿海发展仍存在不平衡不充分,需加快发展,补齐短板、激发活力,跟上全省高质量发展步伐。“瞭望君”注意到,娄勤俭对此一直格外关心,曾多次赴省内沿海城市展开调研,也屡次在公开讲话中对沿海发展提出具体要求。

  2018年5月3日至4日,娄勤俭赴南通调研,先后考察招商局重工(江苏)有限公司,通州湾示范区等地。在这次调研中,他给南通留下一份“作业”,希望南通在国家大战略中抓住机遇、放大优势,发挥更大作用,努力打造全省高质量发展的新增长极。

  今年7月,娄勤俭再次来到南通调研沿海发展。从港口到腹地,从城镇到乡村,从生态环境到交通基础设施,从文化旅游到产业项目,他沿着海岸线从启东到海门、通州、如东、海安,实地考察沿海资源状况和发展建设情况。

  这次考察中,娄勤俭肯定南通的一系列变化,并对全省沿海建设提出更为具体的要求。从沿海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城乡生态宜居、文化旅游发展和产业项目建设等方面,统筹做好规划布局,做到海滨风貌彰显、生态环境优美、产业特色鲜明,把沿海建成令人向往的生态带、风光带和高质量发展的经济带。

  到发挥重大项目龙头带动作用,切实提升临港产业链竞争力,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再到深入贯彻“两山”理念,更加有力有效地保护沿海生态资源,严守生态红线,让美丽江苏在沿海地区得到充分展现,都一一点出重要性。

  立足新时代,面向未来的江苏沿海应该怎样发展?娄勤俭密切的关注,体现在他急匆匆的脚步中。距上一次调研沿海发展仅3个月,娄勤俭又来到连云港盐城,来了一场为期3天的深度考察。

  在连云港,娄勤俭走访赣榆区韩口渔港新村和连云区高公岛黄窝村、琴岛天籁片区、连岛风情小镇建设、连云老街保护情况,并考察东海水晶跨境电商交易中心。他要求连云港充分发挥资源禀赋优势,用好多重国家战略叠加优势,加快建设国家级石化基地和山海相拥的现代化美丽港城。

  在盐城考察的两天时间里,娄勤俭一路走、一路看,每到一处都与干部群众深入交流,详细询问情况。在滨海港10万吨级通用码头,娄勤俭察看航道水质,了解发展规划,指出要在做好科学规划的基础上,围绕产业链扩大延伸发展临港产业,同时要在整体范围内高标准做好污水处理及循环利用工作,瞄准先进水平推进综合能源管理。在考察盐城湿地森林资源、自然区保护情况后,他希望盐城要以保护黄海湿地世界自然遗产为契机,打造具有鲜明生态特色的滨海美丽之城。

  娄勤俭强调,要对连云港、盐城、南通三大沿海中心城市的风貌和文化符号进行科学设计,统筹规划建设,形成由北向南、各具特色、协同发展的滨海城镇带。

  沿海发展为何如此重要?

  以江海河湖为脉络优化全省发展布局的新思路,正在激发江苏沿海发展新活力。

  还记得吗?江苏省委十三届八次全会提出,要抓紧制定江海河湖统筹发展规划,沿海作为其中一个子系统,要放到全省江海河湖整体布局中来谋划,重视程度不言而喻。

  那么,沿海发展对于经济大省江苏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要弄懂这个问题,不妨就从省委书记娄勤俭最近的这次沿海调研行中的一场会议说起。

  在连云港和盐城调研期间,娄勤俭在东台主持召开“十四五”江苏沿海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听取南通、连云港、盐城和省有关部门关于沿海发展的情况汇报。

  娄勤俭在会上表示,江苏沿海地区地处“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三大国家战略交汇区域,处在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期,近年来发展通道全面打开,发展基础持续向好,发展质态不断优化,推动高质量发展其时已至、其势已成。

  “瞭望君”觉得,沿海发展作为“十四五”时期江苏发展的一个战略重点,之所以能收获越来越多关注的目光,不仅因为其自身重要性,更因为其与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实施海洋强国战略、建设美丽中国等重大战略息息相关——

  从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看,要立足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进一步释放内需潜力、扩大对外开放,更好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江苏沿海地区有广袤的土地空间,有2000多万人口,地处“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三大国家战略交汇区域,面临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期,抓住国家扩大内需、畅通循环的多重机遇,完全可以崛起为区域经济的一个新增长极。

  从实施海洋强国战略看,江苏是海洋大省,但不是海洋强省,海洋经济总产值占比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江苏有近1000公里的海岸线,如果把海洋经济做上去,加上产业转型升级,实力将进一步跃升。

  从建设美丽中国看,江苏沿海具有独特优势,拥有世界最大规模的潮间带滩涂、少有的平原海疆风貌、难得的生物多样性天堂,黄海湿地填补了中国湿地类自然遗产空白。这些独特优势既是宝贵的生态资源,也是得天独厚的生态景观,需要无比珍视、善加保护,需要用发展的眼光、创新的思路,抓住美丽江苏建设的契机实现利用中保护、保护中利用,形成美丽江苏的鲜明标识,打造成为东部沿海生态文明乃至美丽中国建设的典范。

  从沿海发展势头看,经过多年发展,沿海整体面貌、发展条件发生了巨大变化,进入了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时期,产业发展、创新能力、城市能级大幅跃升,特别是近两年落户了一批大产业项目,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空前加大,交通大通道全面展开,建成了深水大港,迈入高铁时代,发展基础持续向好、发展质态不断优化,推进高质量发展其时已至、其势已成,到了应该发力的时候。

  “瞭望君”注意到,结合这些发展重点,娄勤俭在这场座谈会上对江苏抓好沿海发展提出具体要求,勾画清晰路线。他说,要把沿海发展放到全省江海河湖整体布局中来谋划,实现江海联动、河海联通、陆海呼应,促进要素在更大范围流动配置;放在全国区域发展战略布局中来定位,着力打造“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最便捷最经济的出海口,成为长三角重要的产业承载地和新增长空间。在此基础上,要系统规划沿海发展整体布局,按照主体功能区理念,科学布局沿海城镇建设、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生态保护空间,决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边开发边破坏的老路。

  要扎实推进,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沿海高质量发展。

  ——实施重点推进,以集群、绿色为导向进一步强化产业支撑,以滨海风貌为特色集中力量打造一批标志性亮点,以保护生态为前提做好“治污”“添绿”“留白”三篇文章,以互联互通为目标增强交通基础设施对沿海发展的支撑力。

  ——注重协调发展,更大力度保障改善民生、推动社会治理创新、激活江苏海洋文化基因,强化海纳百川、开放包容、协作奋进的精神气质。

  ——强化要素供给,用足用好沿海现有的各项改革试点,大胆探索、实现突破。各级各部门要结合职能主动作为,深入研究重大问题,形成推动沿海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

  沿海三兄弟逐梦争当排头兵

  面向“十四五”,江苏沿海潜力无限、前景光明。放眼望去,南通、盐城、连云港三座兄弟城市“拥抱大海”发展信心十足,以火热的行动争当江苏沿海高质量发展排头兵。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新起点上系统规划推进沿海地区发展,江苏正从沿海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城乡生态宜居、文化旅游发展和产业项目建设等方面,统筹规划布局,力争做到海滨风貌彰显、生态环境优美、产业特色鲜明,把沿海建成令人向往的生态风光带和高质量发展的经济带。

  地处江苏沿海南翼、长江入海口北翼的通州湾,自古海净天蓝、渔业昌盛、文化繁荣,如今也稳稳站在了江苏沿海发展的风口潮头。

  2020年初,南通市委、市政府提出以“大通州湾”思维统筹推进全市域沿海开发、江海联动发展,整合在南通206公里海岸线上的洋口港、通州湾、海门港和吕四港组建“大通州湾”,以湾区经济思维推动国家战略在南通落地实施。

  目前,南通以“大通州湾”思维,将沿海4个港口作业区整合为一个通州湾港区。围绕“一年建设、两年开港、三年成规模”的目标,举全市之力推进通州湾新出海口建设,确保明年开港运营,加快打造长江“海进江、江出海”的江海联运新通道,为长江经济带沿线地区以及苏南、上海等长三角地区企业出海降低成本、提供便利。目前,7个百亿级重特大产业项目已经落户这里,千亿级临港绿色高端产业基地呼之欲出。

  如何在加快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科学描绘好未来发展的壮丽画卷?通州湾示范区如何有力引领南通“拥湾崛起”?

  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院长、首席专家、教授成长春提出,建设江苏新出海口,需抓住区域一体化发展机遇,以我为主构建省部共建与区域协同发展机制,优化港航发展环境;聚焦区域港航体系设施瓶颈、数字化转型的困境,规划建设长三角北翼“四代+”未来港,更好地发挥集装箱减压港、长江分流通道、江海转运服务等功能,为全面优化区域港航服务供给体系,高标准建设江苏新出海口探索新路径、作出新贡献。

  目光看向连云港。“十四五”期间,连云港将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牢牢扭住项目投入“牛鼻子”,坚定不移推进工业立市、产业强市,确保产业投资前3年不低于3500亿元、5年达6000亿元。壮大临港产业。发挥全省靠海最近的优势,用好江苏海洋大学等教科研资源,优化升级海洋养殖等优势产业,攻关突破海洋能源、生物医药、海工装备等领域,加快建设国家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依托资源、生态等禀赋优势,大力发展旅游、电商、物流等特色产业,打造具有连云港标识的现代服务业集群。

  更加强化互联互通,以东方大港为龙头,加快打造综合交通新枢纽。交通是沿海地区发展的基础和先导。连云港将坚持交通先行,加强系统谋划,构建快速、便捷、高效、安全、大容量、低成本的综合交通网络。推动高铁、航运、公路、航空协同发展,构建海河江、铁公水的“大枢纽、大路网、大体量、大运输”的交通格局,形成独具优势的对外互联互通大通道。

  娄勤俭在考察中强调,要以集群、绿色为导向进一步强化产业支撑,打造绿色产业集聚带。盐城沿海地区资源丰富、腹地广阔,有长三角地区最大、最具潜力的后备土地资源,具备承载重大项目的良好条件。

  “十四五”征程即将启幕,盐城将把推动沿海发展作为“十四五”规划重中之重,把握发展规律,坚持高点定位,围绕建设长三角北翼制造业高地,打造高质量发展的绿色产业带;围绕放大黄海湿地“世遗”效应,打造人海和谐的风光带;围绕构筑淮河生态经济带出海门户,打造内联外通的“金腰带”;围绕长三角中心区城市定位,打造宜居宜业的城镇带,努力将“空间大”的资源禀赋变成“发展强”的现实优势,成为东部沿海发展质量高、活力强的蓝色增长极。

  当前,盐城全力推进的滨海港工业园区就是在沿海的重大生产力布局,是跨区域联动发展的城市新功能区,有望成为盐城的“浦东新区”“江北新区”。下一步,滨海港工业园区要在抓好宝武、金光等重大项目推进的同时,依托深水良港、河海联动和成片建设用地的独特资源,更加积极主动承接长江经济带产业转移,争取在重大项目招引上尽快取得新突破。

  生态优势是盐城最大的优势,而沿海生态环境保护决定着盐城沿海开发的成败。盐城将以”只能进、不能退“的战略定力,统筹做好“治污”“添绿”“留白”三篇文章,重点抓好黄海湿地保护修复、千里海堤防护林带建设,更加有力有效地保护沿海生态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