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美景尽收,好戏盈台。

  这段日子,江苏各地格外忙碌。从“金洽会”“2020世界工博会”再到刚刚落幕的“中国(泰州)国际医药博览会”……细数一下,这半个月,全省已有近十场盛会轮番登场。

  其实,诸如此类的大会对于经济大省江苏来说,早已是“家常便饭”。但在今年的特殊背景和重重考验之下,“江苏班”各位学员都格外渴望、特别重视“办大事”。

  与其说是办会,倒不如说更像是举行一场场集中检阅。复工复产拼劲全力、招商引资“三十六计”……从年初开始,各地就一直没有闲下来过。眼下即将进入2020年最后一个季度,年初失去的时间都抢回来了吗?耽误的工作都补回来了吗?今年的各项发展任务都能高质量完成吗?赛一赛水平,亮一亮决心,提一提信心,的确很有必要。

  且不妨将密集召开的盛会,当作展现拿手绝活的舞台和“隔空打擂”的赛场。沙场秋点兵,谁能更上层楼,谁能更胜一筹?让我们在舞台下、赛场边细细体味。

  01

  创新南京连发三张“王牌”

  “金洽会”“2020全球服务贸易大会”“2020南京国际新医药与生命健康产业创新投资峰会”。。。。。。

  三场大会连开,这个九月,南京真的很忙!

  接踵而至的盛会带来无限惊喜,三场主题各不相同的大会,为我们观见这座创新之城打开全新视角。

  作为南京推介投资环境、开展项目洽谈、加强经贸交流的重要品牌展会,南京金洽会今年步入第31个年头。9月16日上午,2020中国南京金秋经贸洽谈会开幕。聚焦南京“八大产业链”,助力“四新”行动,搭建载体与客商“云端+”互动交流场景,本届南京金洽会实现全球嘉宾“云连线”。(详情请看本号文章:《揽金3233亿,南京这场“汇报演出”亮眼了!》)

  当前,进入新发展阶段、面对新发展格局,南京该如何扛起省会城市、中心城市、特大城市的使命责任?在这场会议上,我们看到了南京的信心和决心。

  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张敬华表示,要着力推动以创新为主要驱动力的高质量发展,打造以“双循环”为战略支撑的高能级城市,创造以人民为中心的高品质生活,推进以更深层次改革为抓手的高效能治理,奋力走在新一轮发展前列。

  构建“双循环”发展格局,南京期待更强劲的投资拉动内需;推进“四新”行动计划,南京渴望更优质的项目积蓄动能;延展八大产业链,南京需要更高端的资源厚植优势。

  实际上,南京从年初就开始为之努力。3月10日,南京召开2020招商突破年动员大会,立下签约项目投资总额超万亿的目标。4月,南京发布“发展新基建、培育新消费、壮大新产业、建设新都市”四新行动计划。向创新要活力,从“新”中引来驱动经济增长的有效投资。

  重重考验阻挡不了南京发展脚步。

  本届金洽会上,一场场精彩纷呈的活动,一次次智慧闪耀的对话,一笔笔分量十足的签约,见证了创新名城的发展底蕴和韧劲。

  51个项目总投资3233.4亿元,11个100亿元以上内资项目、3个10亿美元以上外资项目,金洽会重大项目集中签约成果含金量不是一般的高。

  正如南京市主要领导在金洽会开幕式致辞时说:“南京的今天,势头正劲;南京的明天,前景可期!”

  在“双循环”大背景之下,国际经贸合作的畅通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南京紧紧抓住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机遇,深度融入全球服务贸易体系,积极推进更高水平开放合作,聚力打造服务贸易发展高地。

  9月17日下午,2020全球服务贸易大会在南京开幕。作为一场全球性行业顶级盛会,全球服务贸易大会已连续4年在南京举办。

  “南京将牢牢把握进入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机遇,始终秉持开放包容、创新引领、互利共赢的合作原则,开拓进取、乘势而上,加快建设服务贸易强市,打造国际合作竞争新优势。”在这场大会上,张敬华亮出“南京服务”硬核。

  可以预见的是,金秋时节举办的全球服务贸易大会为南京带来创新发展的新思路、新路径。新的起点上,南京将进一步营造开放包容的合作环境、激活创新引领的合作动能、开创互利共赢的合作局面,为全国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作出南京贡献。

  创新精神深植的南京城,一直在探索无限可能。可能很多人还不了解,医药健康这个“永远的朝阳产业”,也正在南京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9月22日,2020南京国际新医药与生命健康产业创新投资峰会开幕。峰会期间将举行市政府专家咨询会,以及药学前沿高峰论坛、生物制药产业创新论坛、中医药与天然药物创新论坛等9个分论坛。

  峰会组委会将深度挖掘生物医药领域优质科技成果、医药领域优质创新项目,依托深交所科技金融平台,投放至5000家专业投资机构、1.1万名投资人,为项目搭建投融资渠道,服务项目落地南京,可谓“火花”不断。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今年7月,南京在省内率先尝鲜“链长制”,明确由市领导担任八大产业链链长。新医药与生命健康产业跻身作为八大产业链,足以显示南京全力发展这一产业的决心与信心。

  “瞭望君”从这场峰会上注意到一组数据:南京生物医药产业规模以每年20%以上速度快速增长;全市集聚1400多家生物医药研发生产企业,涵盖产业链关键环节、重点领域,其中各类高成长性企业70家、上市医药企业14家。

  在这场聚焦众多目光的投资峰会上,张敬华用“三座城”定义南京医药健康产业,并且亮出信心:到2025年,南京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力综合排名进入全国前三!

  ——南京是一座健康之城,有着发展新医药与生命健康产业的天然基因。目前有三甲医院30多家、医疗卫生机构3242家、病床近6万张,每千人口执业医师数、注册护士数位居全国前列,很多治疗领域享誉国内外,医疗服务辐射都市圈、长三角以至全国。

  ——南京是一座创新之城,有着发展新医药与生命健康产业的核心优势。新医药与生命健康产业,是人才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业,丰富的创新人才资源、有力的创新投资支持和优越的创新软环境支撑至关重要,而这些正是南京的优势。

  ——南京是一座机遇之城,有着发展新医药与生命健康产业的广阔前景。着眼于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南京将坚持高端化、集聚化、国际化方向,加快打造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新医药与生命健康产业城。

  “希望大家用好南京机遇,享受政策红利,更大力度在南京投放产业资源、创新资源、金融资源,共同推动形成更加强大的产业发展合力。”张敬华现场发出诚挚邀请。

  距离2020年收官已不足百日,密集召开的一场场大会无疑提振了发展信心,指明了冲刺方向。“瞭望君”注意到,除了南京,常州、泰州、连云港近期也频频登上“话题榜”,在各自的舞台上展示着不同的风采。

  值得一提的是,从会场内外来看,这一场场热度“爆表”的盛会,也吸引着全球关注,背后更是国内外对江苏的一致看好。下面,就不妨再跟随“瞭望君”一起,再到各个会场全方位探索一番。

  02

  当好“风向标”,向更高的舞台冲刺

  中国医药看江苏,江苏医药看泰州。“健康名城”,如今是泰州的一张耀眼“新名片”。经过11年的专业积淀,泰州医博会正成为医药产业发展的“风向标”;中国医药城正成为医药产业集聚的“新地标”。

  生物医药和新型医疗器械产业,已然成为泰州全市重点打造的三大先进制造业集群之首。一大批全球医药行业巨头纷纷亮相,走出一条以集聚高端人才、引进高端成果、落户高端企业、发展高端产业的科学发展之路。

  如今,这里更是聚集着世界目光。9月19日,第十一届中国(泰州)国际医药博览会盛大开幕。来自美、英、德等21个国家和地区的760多家药企,20多个专题活动,13位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院院士,数十位海内外生物技术与新医药产业大咖,超过1.6万名海内外嘉宾和客商共赴这场“金秋之约”。(详情请收看本号文章:《“从1到N”,这一步如何走?江苏这场博览会有答案》

  “作为一个追赶型城市,泰州自身的资源条件和禀赋,跟别人相比没有太多的优势,不可能把产业面开得很宽。”泰州市委书记史立军说。透过这场精彩纷呈、成果丰硕的博览会,我们看到了泰州的底气和雄心。

  底气来自于扎扎实实、脚踏实地的努力。一份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至2019年,泰州平均每年新签约、新开工、新竣工亿元以上项目1436个、498个、399个。

  在疫情防控背景下,泰州医药产业逆行而上,展现了实力,抓住了机遇,得到了更好发展。今年,在疫情形势最为严峻的1-4月,全市新签约、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仍有363个和175个;以总投资6亿美元的可利科技项目、总投资52亿元的新浦轻烃综合利用项目、药明康德子公司合全药业投资建设的全球新药研发中心及生产基地为代表,一批重大项目纷纷落户、竣工、投产。

  雄心来自于对前进道路的坚定与自信。透过这场大会我们也捕捉到可喜的信号,泰州医药健康产业“三根链条”正在变粗、变长:围绕生物医药、化学药新型制剂、中药现代化、高端医疗器械四大产业集群逐个绘制“产业链图谱”,打造全要素协同的大健康产业链。

  助力“健康名城”品牌冲向更高更大的舞台,中国医药城定下不小的目标:力争医药制造业规模三年翻一番、五年翻两番,到2025年,医药健康产业营业收入突破800亿元,全力拼进全国生物医药园区前八强。

  03

  专注优势,隐形“王者”未来可期

  9月16日,工业明星城市常州迎来一场盛会——2020世界工业与能源互联网暨国际工业装备博览会(下称工博会)。

  工业互联网看常州,能源互联网也看常州。之所以自信打出“工业+能源互联网”这张王牌,用常州市委书记齐家滨的话说,常州有工业基础的“强支撑”,有志同道合的“朋友圈”,有万物互联的“客户端”,也有宜居宜业的“好生态”。

  在这“四有”的背后,正是常州对制造业的潜心精研和长期深耕。

  5G时代、万物互联,工业与能源互联网成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加速器,催生大量新经济、新模式、新业态。常州主动顺应发展大势,把工业与能源互联网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点,大力推进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大力发展智能制造、智慧能源,加快建设工业智造明星城。全市拥有工业企业5万多家,销售收入达1.3万亿元。

  开幕式上,常州市政府与国网江苏电力有限公司就加快绿色能源高品质城市互联网建设签署战略合作协议。17个工业与能源互联网领域项目签约,总投资68.8亿元。

  “十四五”是常州抢抓长三角一体化、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机遇,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的关键期、攻坚期。常州能否抓住工业与能源互联网这一“新机”,开创常州产业数字化升级、数字产业化转型的“新局”,打造基础设施条件更好、产业引领能力更强、开放合作水平更高的工业与能源互联网标杆城市,这些给我们打开太多的想象空间。

  这一次,常州乘风破浪,向世界呼喊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起共闯“新蓝海”!

  04

  携手同行,打造区域发展“强磁场”

  有句老话说,朋友多了路好走,发展的路上也是这样。

  9月16日,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协调会第二十次全体会议在连云港召开,来自沪苏浙皖的41个城市市长及代表齐聚港城,共话合作。长三角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加快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努力建设全国发展强劲活跃的增长极和高质量发展的区域集群,要求城市经济协调会成员城市积极作为,主动担当,更加务实高效深化合作。

  事实上,长三角城市之间的聚首并不少,但这一次,41市市长及代表,全部出席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第二十次会议,第一次实现长三角城市“大团圆”。

  越做越大,越抱越紧的长三角“超级朋友圈”将携手为我们带来哪些惊喜?这场协调会也让我们看见长三角未来的无限可能。

  这次朋友会,聚焦科技合作、园区合作共建、毗邻地区合作、产业协同等领域,共有19个重大合作事项完成集中签约,包括共建“长三角科技成果交易博览会”,建设长三角智慧诊疗康复一体化平台,南京、淮安共建产业基地等。

  关于长三角地区城市合作,江苏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樊金龙提出5点建议,即“五个共同”: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是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的重要平台,希望长三角各市围绕构建新发展格局,共同打造现代化交通体系,共同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共同打造科技创新生态圈,共同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共同打造服务民生同心圆,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的合作格局。

  无论是产业对接合作,还是科技创新、服务民生等方面,沪苏浙皖城市都将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长三角城市大合作。兄弟同行,一定能共同书写好率先形成发展新格局的长三角答卷。

  只有不断努力奔跑,才能迎来更绚烂的风景。在这个秋天,我们摘下甜美果实,品味丰收的喜悦,也在播种新的希望,期盼未来更加丰硕的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