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江苏|新闻|财经|城市|鲜城|旅游|房产
常州

新浪江苏>常州 >正文

从指尖非遗到“纸”间非遗,吴罗“织”进江苏书展

2022年07月04日 10:56 扬子晚报网 

  吴罗展吴韵,非遗纸上现。7月2日下午,由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主办的《吴罗》新书发布会在第十二届江苏书展的江苏精品馆举行。

  该书由苏州非遗吴罗织造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江苏省高级工艺美术师李海龙和苏州作家吴眉眉共同撰写,以大量的图片及文献资料为佐证,普及性和专业性兼有,在帮助读者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丝绸文明的同时,将李海龙在吴罗织造方面三十年来的工作经历和研究成果结集成册,不但填补了国内外吴罗研究的空白,也为吴罗织造技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值得一提的是,本书创新性地采用了工艺大师和作家联合撰写的方式,使得图书内容和文字描述两方面更加专业、准确,值得后续出版图书借鉴和推广。新书发布会上,李海龙表示,在过去几十年的实践中,他深刻感受到了除言传身教之外,非遗传承也应当充分总结经验、编绘出一套相关的理论,才能让非遗得到更好、更广泛的传承。

  苏州的织罗技艺有着悠久历史,草鞋山遗址出土的纹罗织物残片是目前发现的年代最早的罗。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特聘研究员王亚蓉评价道:“就当代需求而言,类似于《吴罗》这样能够尽到普及中国传统丝织技艺、文化的书籍尚不够多。对于读者来说,李先生所使用的图文并茂的方式,以及对所提供的织物工艺技术的解读,将极大地辅助大家接近和了解中国的丝织文化及像景艺术。”

  “罗”原是指一种织造方法,后专指用此类方式编织的丝织品。以苏州为中心的太湖流域,素有“丝绸之乡”美称,所产的丝罗因其精湛的绞经工艺在历史上享有盛誉,被人称之为“吴罗”。

  吴罗织物由合股丝以经纬绞合的方式织成,具有质地较薄、手感滑爽、花纹美观、兼有透气性等特点,历代被视为丝绸珍品。由于工艺复杂、耗工费时、价格不菲,大多为皇家官衙制作服饰、帘幕帐帷、屏风櫚扇等所用,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艺术审美价值、科学认识价值和经济开发价值。吴罗织造技艺还具有系列性的特点,目前,光福镇有素罗、横罗、直罗、对应连股罗、四经链式罗、二经三经至八经绞花罗、芝麻花罗、实地花罗、亮地花罗、纹罗、妆花罗、绣花罗、挖花罗、漆纱罗、镂金罗等技艺。

  吴罗织造技艺复杂、高超,织物品质卓越、典雅,以至于有些结构复杂的织造技艺曾失传数百年之久。《吴罗》的作者李海龙是吴罗织造技艺大师。三十多年来,在师徒世袭的传承下,他致力于对宋锦、吴罗、漳绒、缂丝等传统丝织技艺的研究,特别是对“罗”的保护与传承投入了大部分的精力,曾为北京故宫博物院、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丝绸博物馆等修缮、复制文物,也为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 深圳大运会、南京十运会等定制礼品及收藏品。

  “古代的吴罗织造一直采用纯木机全手工、脚踏手拉式传统方式,效率低、成本高,质量品种有缺陷,与现代纺织电气化、自动化、智能化生产完全分属 ‘两个世界’。”李海龙介绍,这种生产工具和生产方式的落差,使吴罗在内的非遗传统技艺传承一度陷入生存危机。困境面前,李海龙从生产工具入手,大胆尝试传统织罗木机的高新技术改造,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在上千次小试、中试后,终于用机电一体化、自动化装备替代了传统手工织罗,让生产的效率明显提高,质量提升,品种进一步丰富,新的产品功能和应用领域增加,可以满足更多个性化的审美需求。“科技创新让吴罗这古代王公贵族专享的珍品走进了寻常百姓家,相信随着中国风、民族潮的崛起,吴罗产品能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李海龙说。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2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